阿细“祭火”,是云南省弥勒县彝族阿细人独特的原始宗教文化。相传,在那古老的年代,雷击出“火”被风雨熄灭[XiMie],阿细先民钻木取火,农历[NongLi]二月[ErYue]初三[ChuSan]钻出火星再次带来欢乐与温暖。为此,彝族阿细人把“火”当万物之神力进行崇拜[ChongBai],并把农历[NongLi]二月[ErYue]初三[ChuSan]定为“火”的生命日,举行盛大的“跳火神[HuoShen]、迎新火”等祭祀狂欢活动。 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每年农历[NongLi]二月[ErYue]初三[ChuSan]都举办祭火节。一直保存着较为原始完整的“祭火”活动仪式,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参加。 二月[ErYue]初三[ChuSan],就是“祭火”的日子。黎明到来,家庭主妇早起盛装,用煮好的糖鸡蛋,粑粑丝款待客人。年青小伙、姑娘打扮一新,备好祭火用品,熄灭[XiMie]家中的旧火。全村操办一场丰盛的中餐款待远方的客人。松毛铺街道,设长龙宴,不分主次随心共饮同欢,喜庆吉日。 午三时许,在毕摩经师的带领下,由精壮的男子们,抬着早已[ZaoYi]备好的“火神[HuoShen]”到龙树脚,用木杆作杵,在事先凿好的干栗树洞内,不断地劲力碾钻,直至钻出火星,装入盆内,祭火队伍边吹牛角号边大声地喊着,“火神[HuoShen]来了,大家来取火种啦……哟……哟!”,二人壮男抬着火种,刀棒(棍)开路护送进村,在吆喝声中穿街而过,绕村而行,把村屋四周的“邪气”统统驱逐门外,把新火置于早已[ZaoYi]熄灭[XiMie]的火塘内,加薪燃起常年不灭。 下午五时许,村里的男子集中到一个避人耳目的地方,乔装打扮,用五色[WuSe]斑阑的涂料,精绘纹身,有的男扮女装,有的扮成面目狰狞恐怖的怪兽魔王,大多用棕皮、树叶、地板藤遮掩下身,小男孩则一丝不挂全裸精绘“小鸡鸡”。装饰毕,祭火队伍,由毕摩领头,抬着火种用“驱鬼符”开道,怪兽魔王手持彩刀木剑簇拥在“火神[HuoShen]”周围,沿街狂吆喝乱跳,以怪诞诙谐的鬼脑和变形夸张的动作,逗起围观者捧腹大笑。斑斓跃动的五色[WuSe]人,护着“火神[HuoShen]”至村中,毕摩将“火神[HuoShen]”燃起篝火。 当暮色苍茫,夜暮降临的时候,在熊熊燃烧的篝火四周,早已[ZaoYi]涌满了围观的人们,情不自禁,手舞足蹈的五色[WuSe]人,狂欢乱叫,在此起彼落的欢呼声中,跳火堆,过火栏,闯火阵等做丑奏兴表演无奇不有。五色[WuSe]人绕篝火而起舞,围神灵而崇拜[ChongBai],在这盛大的节目之夜,熊熊燃烧的金色火光,映明了山野,撩动了人们的激情,小伙子们如颠似狂地弹,姑娘们如痴如醉地跳,人人踊跃,个个参与,倾泄着对火、对土地、对祖先的崇拜[ChongBai]与亲昵,被誉为“东方狂欢节”。 “祭火”这独具魅力的狂欢节是弥勒西山阿细人保存得较为完整的火文化,2006年云南省政府已把阿细山寨红万村公布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