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14时,在国家图书馆南区东207学术活动室,由著名学者周国平讲授读书如何改变和影响人生。近200名聋人朋友到场,通过现场直播同步欣赏专家精彩演讲。以下是相关内容摘录。
[周国平]无论是严复、鲁迅、梁启超都是这样的,是国民道德的问题、国民性的问题、公德的问题。往往是最后改革改不下去了,国民素质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如果说普遍的国民精神素质比较低,很多改革措施是行不通的,去做也是变了样。所以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提高国民素质的问题,提高国民一个特别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养成阅读的风气,普遍爱读书的习惯。
另外,阅读可以使人变得优秀。其实对我们民族来说也是一样,让我们民族变得更优秀。我们在世界经济上是一个大国,但现在还不能说是个文化大国,我们曾经是文化大国,春秋战国的时候是这样,唐宋的时候是这样,但现在不能算文化大国,尤其是现代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甚小。真正是文化大国,那我们要有很多新的创造,要出很多大师。真正影响世界的大师几乎很少,文化方面,大文学家、大哲学家,能够影响世界的应该说没有。近百年来最大的就是鲁迅,但鲁迅对世界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不像歌德、康德、尼采这些大师,对全世界有影响的,像这样的人中国还没有出。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个文化普遍有这样一个毛病,就是比较实用,对精神本身的价值看得不重,比如说读书,就要问读书最后有什么用,所谓有没有用,要落实到是不是能够真正改变我的命运,给我找了好工作,或者是职业上有发展,往往容易从这种狭隘的角度去理解。就没有看到人的精神素质的提高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人在过精神生活,像人一样的生活,这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这样的观点对我们来说是很薄弱的。
我们容易用实用的价值去判断精神的价值,一个精神的事物有没有价值,我们要看它能不能变物质,变不了物质好象就没有价值了。从文化上来说,中国和西方真正的差距在这里。对于西方来说,对于欧洲来说,应该说这是他们的一个传统,就是精神本身是有价值的,不能用物质来衡量。
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丁肇中,有一次在国内讲座,他有一段话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讲座的时候,有人就问他,说丁先生,你研究的项目有什么经济价值?丁先生一下子愣住了,然后他说我不知道。他说物理学诺贝尔将第一届、第二届奖给了X光和电子,包括量子力学、原子能物理学,这些项目在开始的时候都被认为是花钱最多,而没有经济价值的,经济价值都是后来才发现的。他说了一句话,科学研究的价值就在于满足人类的好奇心,而不是为了名利,名利的利就包括所谓的经济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