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亲稳发掘汇报
亲稳发掘汇报软件,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具影响力品牌专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专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专题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乡村学校正静悄悄地走向集体消亡
2009-05-11

篮球该给小河初中的学生无比的快乐。这所位于大山深处的学校,汶川大地震后,教学楼成了危房,新楼正在建设之中,孩子们眼下只能在操场旁的简陋瓦房中上课。这所有10个教学班的乡村学校,面临许多城市学校无法想象的具体困难。

曾经的水塘村校,而今已部分垮塌,杂草侵占了操场。村庄日渐萧瑟沦落,已很少有人走过那条出山的主干道。当年在这里读书的孩子们,而今已长大成人,绝大多数在外打工,或者在山下的煤矿挖煤。

又一所村校消失

曾经的高治乡水塘村村校的操场上,高过膝盖的枯草在风中猎猎招摇,教室墙壁已经垮掉一半,暴露在外的檩子向天空刺出让人心惊的角度,这里再也没有了当年的琅琅书声,只有乌鸦和斑鸠在附近树林里啼叫。

记者亲眼见证过水塘村村校的兴旺和衰亡。重庆市奉节县竹元镇水塘村是记者的故乡,28年前,记者念小学时,每天都经过水塘村校,当时,很羡慕在此读书的同龄孩子,不用在冬天踏着厚厚的积雪,翻越高高的山脊,才能到达山脚下的中心校——高治小学,不会在鞋里的积雪融化后,脚冻得钻心地疼痛;不用在上学路上看见长长的毒蛇时,魂飞魄散地绕道疯跑;也不会在别人都已完成作业时,自己还行走在回家的山路上。

当年,每次开学时,记者就会发现村校的学生少掉一批,等记者上了初中,水塘村校终于人去楼空,再也没有一名学生了,被整体并入高治小学。

17年前,记者到高治任教,时常路过这里,尽管学生没有了,但依稀看得出学校的模样。

而今,12年后第一次返回故乡,记者发现,此间发生的撤乡并镇让高治乡被撤消,水塘村已改名高治村,水塘村校则走上了垮塌结局,乡亲们对此并不震惊——空了多年、失去用处的房子,不垮又有什么用?

就在这12年里,附近的村校静悄悄地走向了集体消亡:当年的高治乡辖区内共有8所村校,而今,只剩下两所仍然在悲凉而顽强地坚守。两校总计不到60名学生,留守者中主要是刚刚入行的代课教师。就连曾经一至六年级设置完备、有200多名孩子的柏树村校也没有摆脱消亡宿命,只剩下幼儿园。

16年前,记者曾造访前双店乡中心小学,因为乡政府搬迁而成为大型村校,其实力和规模与乡村中心小学不相上下,却也未能避免消亡命运。去年秋季,偌大的校园只留下最后3名学生,勉力坚持一学期后,今年春季开学时,悄无声息地结束自己曾经红红火火的历史。

 相关链接
·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在沪开幕 刘延东出席并致
·图表:央行调查报告称当前居民消费意愿有所增强
·住上保障房 过上新生活
·内蒙古东部多阵性降水利于春播
·海南:胶工“比武”
·手术室里的“铅衣人”
·温家宝会见巴西众议长马亚
·孟建柱出席国家禁毒委员会全体会议并讲话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大范围会谈
·国家较大幅度降低成品油价格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传真:010-63083953 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 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京ICP备09110630-3号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0956号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特色 亲稳舆论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微性股权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