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时评:我们仍是汶川人
新华网杭州5月9日电 题:我们仍是汶川人
新华社记者黄深钢
|
汶川地震一周年前夕,杭州慈善总会组织四川省青川县在杭州就读的64名学生到大明山风景区度假。为了让一个名叫黄婉的青川女孩过好在杭州的第一个生日,景区一名负责人放弃了回家陪自己的孩子过生日。他说:“他们都是我的孩子。”
“他们都是我的孩子。”一句朴实中彰显爱心的话,让灾区和非灾区没有距离,也让人记起去年此时,当四川震中地带山崩地裂,数万个生命永别家园时,中国人爆发出的一句呐喊:“我们都是汶川人!”
川之伤,国之痛,“我们都是汶川人!”于是,一场“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的宏大战役迅速打响。
一年了,人们没有忘记那些令人痛彻心肺的灾难镜头,更没有忘记那些令人热泪盈眶的救灾场面。
一年后,我们仍是汶川人。浙江对口援建青川县的重建工地上,6000多名建筑工人夜以继日,熬红双眼也要为灾区同胞建成震不垮的房子。农业科技专家奔忙在乡村田间地头,手把手向当地群众传授农业技术。我们深知重建的艰难,不但要修建房屋道路,还要制订新的经济发展计划;不但要有资金输入、物资输入,还需要智力输入、人才输入;不但要争分夺秒,更要保质保量。但这些都不能让我们退却,因为我们仍是汶川人!
除了身处灾区一线的重建者们,远在他方的人们,心也和灾区人民连在一起。一年来,已到位的186亿多元援建资金,已开工的1100多个援建项目,凝结着全国人民的心血和汗水。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就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家园。
有一种爱叫作认同。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叫作骨肉亲情;地震一年后,我们仍在感受着中华民族血脉相通。
一年前,当河南籍消防战士荆利杰在即将倒塌的废墟前哭得像个孩子,跪求战友:“别拉我,我还能再救一个!”这份承诺喷薄如虹。当共和国的国旗首次为遇难国民而降,13亿人在同一时刻驻足默哀,这份承诺庄重如山!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