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4日中午,手机上收到萧克将军秘书的信息:“萧克同志刚刚走完了他102年的人生历程,去见他的老战友们了。”我看着信息,没有惊讶,也没有感到特别意外。但眼前出现的,却是与将军交往的一幕幕难忘的情景……
《浴血罗霄》出版始末
刚刚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当编辑的时候,就听老同志说,萧克将军手里有一部长篇小说。我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直接找到了将军家里。得到的回答是:首长现在还很忙,等空下来再和你们联系。过了不久,我就接到首长秘书的电话,说可以去谈一谈。
那是一个秋天的下午。我如约来到萧老的家里。老将军和我说起了这部书稿的来历——
长征结束后,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苏区党代会。会后返回部队的路上,他和战友们策马扬鞭,畅谈革命的前途和对未来的憧憬。路旁耸峙的高山,勾起了他对血与火的红军生活的追忆,他决定要写一部苏联《铁流》那样的小说。
长期担任军事指挥员的他,怎么突然有了创作的冲动呢?
他感慨万端地对笔者说:“你不知道哇,我读完《铁流》,心里很不平静。我们经历的战争,远比《铁流》里写的要复杂得多,精彩得多。所以我要写出来。”
搞创作,仅仅有冲动是不行的。他能完成这部小说,与他的文学基础分不开。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喜欢读书看报。他喜欢的作家很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的作品曾使他废寝忘食。参加革命后,又读到了不少文学作品。他不光读,自己有了感受就写。写诗歌,也写散文。当年的《湘赣红旗》上就发表过他的作品。
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镇原的小城外,他开始了《浴血罗霄》的创作。不久,抗日战争爆发了。他身为一二0师副师长,和贺龙、关向应一起,开辟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战事繁忙,小说创作自然中断了。
1938年8月,我军收复晋西北七城之后,部队有段短暂的休整,他又重新执笔写起小说来。每天晚饭后,他在小饭桌上点一支洋蜡,放一摞白纸,一写就到深夜。关向应政委打趣地说:“老萧,你要不当兵,准会去搞文艺工作。”
《浴血罗霄》完成初稿,是在京西的百花山里,那时,他是冀热察挺进军的司令员。每天的工作都是很紧张的,但是他会见缝插针,利用躲敌机的时间,在膝头上奋笔疾书。当时躲敌机没有像样的防空洞,多是在老乡挖煤的洞子里。所以有人说,这是完成于煤洞子里的小说。
司令员利用业余时间写小说,在那时也是绝无仅有的。他的部下中不乏作家、评论家,他们对《浴血罗霄》都很关注。《晋察冀日报》的主编邓拓看了初稿,对萧克说,还可以再充实一些,多了可以删。萧克虚心听取了意见,又作了两次修改。初稿的添补却在病床上——他得了肺病,不得不静下心来养病。
他没料到从此再也没有时间动它了。这部用毛边纸、粉连纸等杂七杂八的纸写成的小说交给了他的夫人蹇先佛。此后,行军的路上,转移的途中,蹇先佛除了照顾他们的孩子,还要特别留心这部稿子。这是萧克心血的结晶啊!
全国解放了,按说这部小说可以送到出版社了。萧克没有送出去,他还想修改一遍,只是苦于没有时间。那时候,百废待兴,他主管部队的教育训练工作,实在无暇将它修改出来。到了1958年,这部还没有出版的书就开始遭厄运了。有人打电话给萧克,要他把书稿拿出来。他说,拿就拿,我的小说能有什么问题!书稿被打印出来,供批判用。翻来覆去的批判气得他吐血。
到了“文化大革命”,对这部书稿的批判也逐渐升级。“为错误路线歌功颂德”、“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蹇先佛说:“要早知道这样,不如把稿子烧了!”
为了改好这部书,我随同萧克将军回到了他当年浴血苦战的罗霄山脉,到当年的战地考察,和老红军、老乡亲交谈。萧克将军改稿,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对我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他认为可以接受的,都会接受,他认为不可接受的,也要说出为什么不能那样改动。稿子他先后改了四遍,从近40万字删到25万字,又增加了不少情节、细节。直到二校时,他还逐字逐句推敲了一遍,才在校样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1988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浴血罗霄》出版了,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浴血罗霄》是一部真实再现红军生活的小说,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给读者一种全新的感受。
1991年的春天,被誉为当今最高文学奖的茅盾文学奖梅开三度,《浴血罗霄》被评为茅盾文学奖荣誉奖。80高龄的将军和当代作家刘白羽、路遥等一起走上了文学的领奖台,此事被称为当时文坛一大盛事。
免费咨询注册香港公司:www.hkatreg.net.cn,香港公司注册www.hongk13.com免费咨询注册香港公司:www.hkatreg.net.cn,香港公司注册www.hongk13.com免费咨询注册香港公司:www.hkatreg.net.cn,香港公司注册www.hongk1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