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计问策近年成为中国政坛的新气象,不断激荡起中国政治领域的活力,在民间智慧和决策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寻计问策”,一大特色就是公开。公开要形成官民互动,官方要知道民间思潮,民间也要知道官方想法,双方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平等交流,共同为社会建设出谋出力。寻计问策必须实现思想新突破。把思想交给全社会,全社会自会奉还蓬勃的智慧。
前不久,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市长李汝求联名发布《关于征集惠州市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课题研究方案的公开信》,就围绕惠州实施《规划纲要》的9个总课题、33个子课题向全社会公开征求研究方案,期望在最大范围内汇集民间智慧,探索实施《规划纲要》的最佳路径。这标志着惠州市委、市政府“实施《规划纲要》寻计问策活动”正式开启。
寻计问策近年成为中国政坛的新气象,不断激荡起中国政治领域的活力,在民间智慧和决策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但受制于传统官场思维限制,许多寻计仅仅在体制内寻,主要面向官员群体,而许多问策也仅仅在事先安排好的专家学者里面问。可想而知,这种“寻”与“问”更多地困窘于现实利益安排和传统政治规则的束缚,往往是被“寻”与“问”的人在替决策者“背书”,为决策者事先议定好的决策增添所谓民意基础,强化一些合法性而已。因此,这种主要在体制内部寻计问策的方式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然而,民间智慧又是实实在在的,人民最了解自己,从自身出发而来的智慧经常会具备官方所不了解的角度和方面。民间话语又和官方话语具有太多的不同,接纳、吸纳民间话语,本身就需要勇气和智慧。惠州此次“寻计问策”,一大特色就是公开,这种公开是超越体制内的公开,是从传统封闭问计策略到全开放问计策略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从问计于官、问计于朝向问计于民、问计于野转变,从问计于惠州向问计于广东、乃至问计于全国转变,进而“问计于天下,求贤于世界”。公开并不是说设一个信箱、做几次接访,而是要形成官民互动,官方要知道民间思潮,民间也要知道官方想法,双方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平等交流,共同为社会建设出谋出力,这样决策才能够借由沟通、碰撞而产生官意基础和民意基础,从而在体制内外均执行到位。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中央赋予珠三角地区改革和发展的一柄尚方宝剑,既然有先行先试的特权,那么,这个特权怎么用,就是摆在珠三角各城市之间的关键课题。先行先试的核心就是创新,没有创新,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固然在政治上保险,但新一轮改革的历史机遇一旦错过,便可能耽误一个城市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在改革开放30年历史上,这样的教训曾经发生过,在某些地方或许仍然在发生,必须予以警醒。但是,创新怎么创,是拍着脑袋作决策,是在体制内寻找答案,还是海纳百川,全方位地激发社会各界的智慧,差别几乎是天翻地覆的。对于决策者来说,放低自己的身段,更多地超越传统朝野观的界限,创新才能够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纯粹依靠领导者的个人英明。
惠州对如何利用《规划纲要》寻计问策,是一场如何有效利用海内外各种改革和发展智慧的尝试。改革从来都是要有人来当出头鸟的,在新的改革情势下,当出头鸟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在实践和丰富科学发展观中争先。可是,谁来判断这个出头鸟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只有像惠州这样,把出头鸟的判断权交给社会各界,集结社会各界的智慧来当这个出头鸟,鸟儿才能高飞,改革才能真正破冰,名正且言顺,事成而功就。
寻计问策必须实现思想新突破。把思想交给全社会,全社会自会奉还蓬勃的智慧。惠州走出了第一步,落实《规划纲要》需要更多这样的第一步,广东新一轮改革事业才能藉由各式各样的“第一步”而一马当先,再创峥嵘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