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9年5月11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民政部救灾司司长邹铭、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程殿龙、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副司长杜玮、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陈振林介绍中国防灾减灾工作基本情况,并答记者问。
[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我想向地震局的官员提出一个问题。现在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一年了,在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大家都讨论很多的问题,就是关于预警。有人说,地震发生之前没有及时提供早期的预警。现在地震之前的早期预警方面取得了多大的进展?可以提前多少分钟进行预警?现在提前的时间量有没有进一步减少?
[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副司长
杜玮]关于地震预警的研究和探索,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经历的时间也并不是很长。据我所知,现在全世界已经投入实际运行的预警系统也只有日本气象厅在两年前建成,一年多以前投入运行的。在中国,早期预警工作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也在小范围内做过一些实验性的技术系统,但是离实用化应该说还有一点距离。
汶川地震以后,国务院也非常重视地震的预防,包括地震海啸预警系统的建设。我们组织了大批的专家在这方面集中开展攻关工作,有望在近些年内就启动建设一个能够覆盖地震多发地区的实验性的地震预警系统。所谓的实验性,主要是指这种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可能还不能马上做到对于每一次地震都提供出有效果的、对公众的避震和紧急防范都起到直接作用的预警信息,可能要有一个运行、实验、调整、完善的过程,但是有关方面的建设已经在酝酿之中。至于预警时间长短的问题,有赖于这个预警系统所针对的地震发生的目标,据我所知,在海洋当中发生的地震,对大陆陆上人口比较密集城市和地区的影响的预警,可以做到预警时间相对长一些,能做到分钟级的,两三分钟甚至一两分钟的样子,如果陆地发生的地震,对震中地区的影响的预警,可以提供预警的时间可能只是以秒来计的,十几秒、几秒的时间。
尽管可以期望获取预警的时间可能是非常短暂的,但是我们认为,这种预警系统对于减少人员伤亡和减轻损失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会不遗余力地推进这方面技术的发展,促进它在中国多地震地区能够得到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