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近日制定了新的《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其中规定,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不担任各级学术委员会委员职务,实现了行政管理与学术决策的相对分离。
学术研究是一种积累,而学术行政化最突出的特点是学术评价的行政化。在中国,高校虽然名义上属于事业单位,但却具有行政职能。在日趋行政化的过程中,管理活动既成为手段,也成为目的,并取代学术活动成为大学的核心。由此衍生出诸如“官本位”、“权力至上”、“副部级、正厅级大学”等与现代大学精神相悖的现象。而且,近年曝出的学术丑闻,很多都和“学官现象”有关。
权力主宰学术,使高校丧失精神。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路在于使行政权与学术脱离,“去行政化”是学术精神回归的一条必由之路。但是,笔者以为,鉴于现行学术体制与官僚体制相结合甚至其本身就是官僚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学术体制的变革非朝夕可就之事更不是一家学校之事。发生在浙江大学的祝国光质疑院士涉嫌抄袭案,浙江大学方面的第一反应就是“造假行为系贺海波个人所为,与李连达院士无关”,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学术去行政化任重道远。
马克思曾经说过,法官无上司。司法的灵魂在于独立,法官只服从法律。学术也应当如此。教育家陈寅恪曾指出,“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1919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也提出,中国现代大学不仅应该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更要独立自主地创办。有“中国试管牛之父”美称的广西大学教授卢克焕也坦言,在担任副校长的职务后,自己最盼望的就是能够尽快卸去行政工作,将精力投放到科学研究当中。毫无疑问,我们的学术传统消失,权力与行政掌控的学术生态依然僵硬,是由于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术自治共同体还没有形成。
学者杨涛曾经撰文指出,学术腐败的横行,已经逼迫我们到一个生死抉择的地步,学术何去何从,是我们必须回答的迫切问题。而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学术去权力化,高校、科研机构去行政化,恢复教授治校、学术自治的传统,高校的管理要民主管理,由教职员工进行选举,同时吸收相应的外界人士参与校董事会,进行监督。政府应当给高校拨款,但应当远离高校自治事务。学术的评判交还给学术,建立由业内公认人士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负责对学术成果的评判和查处学术腐败,学术委员会要与权力绝缘,是学者自治的天地而非官员的名利场。学术委员会要确立学术自律规则,形成学术界自我纠错机制。如此,才不会让学术贩子和逐臭之徒充斥学坛,才不会让学术腐败漫延,还学术尊严。
我们知道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定律。笔者以为,这一理论同样可以运用到学术问题上。《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规定,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不担任各级学术委员会委员职务,实现了行政管理与学术决策的相对分离,将行政和学术剥离干净,无疑会使大学精神回归,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学术空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