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晚年反思的四点重要启示 |
2009-07-20 |
|
——有感邓小平晚年对发展道路的反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日前,看了《邓小平晚年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反思》,笔者深有同感。1993年9月16日,邓小平同志在与弟弟邓垦谈话时说:“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据《邓小平年谱》)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国办发通知要求妥善做好应对日全食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新疆形势向好
tujian.org
季羡林遗体告别仪式19日上午在京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霍邱县财政拨6亿元奖励民营企业遭质疑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周时政要闻回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小平同志的这段谈话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立意高远,发人深省,反映了他在中国发展道路问题上的新理解、新认识,既有对过去发展思路的总结,又有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出现新问题的洞察,还有对未来中国发展问题的提醒,对于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认真体会小平同志这段谈话,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四点启示:
启示一:“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这是邓小平基于新认识,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之路存在问题的深刻反思,表明邓小平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思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局限性有了深刻洞察。过去他一直认为,经济建设搞好了,就能牵住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牛鼻子。但是这个谈话表明,邓小平晚年认识有了新的飞跃。他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即使是经济建设搞好了,还会出现一些其他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同样会危及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为了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对原来的发展思路进行调整,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具体说来,在走过温饱社会以后,在发展目标上要根据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来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发展内容上,不仅仅要把“蛋糕”做大,还要进
一步把“蛋糕”做好;在发展途径上,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根据新的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发展政治、文化、社会,关注生态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启示二:收入差距过大“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这是邓小平在深刻分析1992年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中国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以后,对未来中国发展之路的深刻提醒。毋庸置疑,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巨大,举世公认,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总体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贫富差距持续拉大,为社会安定埋下隐患,成为群体事件突发的一个诱因。基尼系数是世界上用来分析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指标, 0.4是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有统计资料表明,当前我国已接近0.5,占总人口20%的最高和最低收入两大群体,收入差距已高达 30多倍。不久前,在政协第十一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期间,赖明常委发言指出,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致使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主要表现在贫富悬殊、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行业差距不断扩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