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西安初高中三年级“顶风”补课 教育局文件许可?
2009-07-27
  进入暑假后,西安理工大学附中新高三(指秋季即将入学进入高三)的学生“根据规定”,开始在高温的天气下补课。学生们写了一封“一天补半天课”的建议书,征集大家签名后,交给了校领导。建议书写道:“恳请领导们让我们上午来校学习,下午在家自主学习,我们坚信,现已成熟长大的我们不会浪费时间。”   与西安理工大学附中一样,在这个炎热的夏天,西安市几乎所有中学的新初三年级和新高三年级学生,都得在学校补课。大多数学生家长都没有反对,学校也不怕教育部门来查处,因为这样的补课是西安市教育管理部门允许的。   日前,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下发通知,禁止各地中小学校暑假组织集体补课和有偿补课,要求加强督导检查,对违规补课行为及时查处。   这一通知下发后,西安市教育局也发出通知,要求暑假期间,全市中小学校不得组织学生进行补课,对顶风违纪的学校和教师,将严肃处理。但这份通知同时却说“除新初三和新高三年级可安排不超过两周时间的补课(收费须经物价部门批准)外”。   由于初中、高中各有三个年级,暑假前中考和高考先后举行,毕业班不存在补课问题,学校里就只剩四个年级的学生,允许其中两个年级补课就意味着,在西安,一半的中学生需要在暑假补课。   教育部等并未说过允许初二升初三、高二升高三的学生假期补课,为什么西安市会明确作出部分学生“例外”的规定呢?   7月20日,《中国青年报》记者收到西安市教育局的书面答复。   答复称,允许新初三、新高三生暑假补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有效教学时间的缩短”。“高考原来是每年7月份举行,现在提前到6月份,总学时减少了整一个月,但考试内容并未作相应的减少”;而且在课时总量没有减少的情况下,“每年法定节假日、自考、成考等各类考试占用了一定授课时间”。   据了解,西安市允许“新毕业年级”假期补课的规定已延续多年。早在2006年,西安市教育局的“补课禁令”里,就有“除新初三和新高三年级必要时可安排不超过两周的补课”的说法。   西安市教育局给出的另一个原因是:“教学容量科目和容量增加”。教育局给记者的回复中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习的科目有所增加,学习的内容、课时和难度均有所增加(学科综合性更强,能力要求更高,个别学科课时增加,比如艺术)。因此,学校很难在原先的教育教学时间内完成现行的教育教学计划。”   然而,无论是高考提前至6月进行,还是节假日等侵占授课时间,都不是西安市一家面临的问题,也不是只有西安市才有新初三、新高三生。   西安市教育局在回复中提到,“全市的违规补课整顿工作”正在开展中。据了解,暑假以来,西安市确实对一些违规学校进行了严肃处理。但根据其规定,这里的“违规补课”并不包括新初三、新高三学生。   “这是一种违规行为”,对于西安市教育局给部分学生补课放行的规定,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康丽颖说,“学校集体补课是教育部明令禁止的,不能搞区别对待。”   她认为,课上完不成的任务课后补,实际是学校和老师不重视课堂教育质量的表现,为完不成正常教学任务留下了余地,极大地损害了学生的利益。集体补课这种无针对性的“大班补课”和平时上课没什么区别,收效也不会太好。   对于三令五申之下仍不时刮起的“补课风”,一些教育专家表示担忧。“补课很容易泛滥成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高洪源说,“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着攀比和竞争,一个学校补课,其他学校很容易跟风。这样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补课的学校越来越多,补的时间越来越长,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受伤害的是学生。”(王娟王国强)
     相关链接
    ·中央再提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延续适度宽松政
    ·广东“三支一扶”大学生八成就业成功
    ·陕西省教育厅指导学生识别民办院校欺诈招生
    ·汶川县对“都汶公路”实施紧急管制
    ·药品安全整治:打掉影响药品安全“黑手”
    ·食品药品监督局将优先提升基本药物标准
    ·药监局:四项措施确保甲型H1N1流感防控药械
    ·湖南洪江遭遇罕见特大暴雨袭击4人死亡5人失
    ·第六届全球华人物理大会将于8月在中国兰州
    ·撤收费站为经济动脉清淤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