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观众为何要给“顺溜”当编导?
2009-07-27
  近期,一部由王宝强、张国强等主演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在各大电视台热播。据统计,该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开播以来,收视率不断飙升,甚至超越了开年大戏《走西口》,成为本年度央视目前为止收视最高的电视剧。   但很多观众对顺溜惨死的结局难以接受,某知名视频网站还发起了“我的顺溜我做主”的活动,邀请“溜迷”们来当编剧、导演,“重拍”结局。据了解,短短两天时间,网站方便收到一千多份作品:“再建功勋”版、“解甲归田”版、“善恶有报”版……网友们用自己的智慧让顺溜又“活”了过来。   观众为何要给“顺溜”当编导?   影视作品除了追求经济效益、艺术效果外,是否还应有更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某些电视剧“虎头蛇尾”现象值得关注   《我的兄弟叫顺溜》从一位新四军司令的独特视角,讲述抗日战争时期一名叫“顺溜”的狙击手的故事。片中着意刻画了大历史背景下的小人物,硬汉与柔情、紧张与幽默兼备,体现了中国军人的命运,可谓继《亮剑》《历史的天空》《士兵突击》等军旅题材电视剧之后的又一佳作。   备受社会争议的来自最后一集:顺溜登上了远处的水塔,瞄准了远处的日本战犯船,一枪一准打断了船上悬挂的所有标识旗,然后又一枪一枪地击碎了日本将军石原的骨灰盒。此刻,国民党的钢炮机枪一齐瞄准水塔上的顺溜,一时间硝烟弥漫,最终顺溜与水塔同归于尽。   对于编导的设计,许多观众大呼“莫名其妙”:怎么会那么巧,刚好有小船让顺溜坐上去追日本战犯船?又刚好有座水塔让顺溜爬上去从容地射完仇恨的子弹?   还有观众表示难以接受:英雄就应该受到优待,虽不至于加官晋爵,至少也要活蹦乱跳、春风得意,这样对“顺溜”太不公平。   受到争议的不止《我的兄弟叫顺溜》,近年来涌现出的不少优秀国产电视剧都面临着“虎头蛇尾”、“故作悲情”的问题。如前段时间热播的《潜伏》,我党地下工作者余则成和他的“假太太”翠萍为了革命事业出生入死,两个原本处处针锋相对的人日久生情,但最终却无奈分隔海峡两岸、难成眷属。   《幸福像花儿一样》的女主角杜鹃单纯善良,追求自己的舞蹈理想和家庭的幸福。但是在剧中,她最崇拜的老师“梦想当中国的乌兰诺娃,却一辈子都没跳出这个文工团”,而她对理想的执着换来的则是迷茫的生活和委曲求全的婚姻。   还有《我的团长我的团》《双面胶》《幸福有多远》等,或者是结尾突兀,观众批评“看不懂”、“摸不着头脑”;或者就是情节引人入胜,但结局却让好人得不到好报、有情人成不了眷属,观众看完直叹“郁闷”、“心脏受不了”!   “故作悲情”折射文化产品与市场需求的落差   据广州媒体报道,对于“前半部让人笑死,后半部让人哭死”的顺溜,制片方的解释是:小人物可以有着大故事,顺溜死不死并不重要,关键是让观众记住这个可爱的士兵,让他在观众的脑海里回荡,这个结局更富有震撼力。   但也有专家认为,我们的编导不能一味追求“哈姆雷特”式的结尾,虽然这样的结局确实很悲剧很震撼,但这不是观众的需求。   在激动网发起的“我的顺溜我做主”活动中,网友票选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完美结局:   “再建功勋”版:顺溜在水塔上忽然看到陈大雷,不禁放下了手中的枪。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顺溜立下了赫赫战功。   “卸甲归田”版:顺溜被陈大雷带回部队三天后醒来。他悄悄的离开了部队,牵着一个长相很像荷花的女孩的手,走向了未知的前方。   “善恶有报”版:顺溜一枪打碎了石原的骨灰盒,国民党士兵始终没有找到目标,无法开枪反击。回到部队后的顺溜得到嘉奖,获得抗日英雄称号。   还有网民看完《潜伏》后发帖道:这部剧很有魅力,但结局太悲哀。真的希望他和翠萍能再见面。虽说那个年代,为了革命许多人妻离子散,那都是真实的,但我还是期待更完美的结局。   “顺溜是一个草根英雄,普通大众自然希望他能得到好报和幸福,这对于人们是种激励。电视剧毕竟是一种大众艺术,面向的不是研究艺术结构和悲剧的专家,而是普通民众。”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友权分析道,“中国文化历来有‘乐感结局’的传统,编导在安排顺溜命运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大众的心理感受,否则会在生产文化产品和满足社会需求间形成落差。”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的谭好哲教授坦言:“当文艺创作都在追求所谓的‘陌生化’结局时,又会陷入一种新的模式化。”   对这种泛悲剧化模式,有观众质疑道:谁说悲剧才能打动人心,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不就既轻松又好看!主人公们在生活中遇到种种难题,但最后有人奔赴西部寻找理想,有人在平凡的日子中找到了幸福,那种“蚂蚁也有蚂蚁幸福”的价值观让人印象深刻。中国需要更多这样的电视剧。   满足社会需求更需人文关怀   纵观近几年在国内广受好评的韩剧,几乎无一不以“团圆”结尾:“大长今”在皇宫内历尽排挤和陷害,最终恶人遭受应有惩罚、好人得好报;“金三顺”长相平凡、30岁未出嫁,生活中被嘲笑戏弄,但还是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人鱼小姐”中雅俐瑛的家庭矛盾重重,但结局依然相信爱情、肯定婚姻……   这些制作工厂化、结构套路化的韩剧风靡我国,一方面说明韩国人研究透了大众的心理和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对市场研究的不足,对大众需求的不够关心和不够尊重。   “在韩国,电视剧产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已成为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化程度很高。”欧阳友权介绍说,“中国的文化产品与市场尚处于磨合期,没有找准市场卖点和细分中的定位,还属于适应市场的低端阶段。”   他指出,日韩非常重视文化产品对社会的正面影响。以至于我国的电视剧《五星大饭店》被引进日本后,为了体现爱情的从一而终、善有善报而专门投资改拍了结尾。   相比之下,我国不少影视作品的“虎头蛇尾”、“故作悲情”现象还说明,某些文化产品生产者的社会责任感还不够,未充分认识到影视产品对大众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引导作用。   “陶渊明、曹雪芹、关汉卿等人在中国文化中首屈一指,不单因为他们优美的文字和语言,更因为他们通过作品推动了民族精神的建立和发展。文艺创作者理应比普通人站得更高,具有良心和怜悯心,从人的高度来实现人的关怀。”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钱中文说。   “我们常说‘文艺是灵魂的事业’,它是以人为目的,通过影响人的灵魂来影响社会。”75岁高龄的浙江大学教授王元骧认为,“文化产品不仅是一个产品,不仅是一个挣钱、娱乐的工具,它还应当影响社会风尚和社会心理,让人们在幸福中不至于沉沦,在痛苦中看得到希望。”
     相关链接
    ·中央再提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延续适度宽松政
    ·广东“三支一扶”大学生八成就业成功
    ·陕西省教育厅指导学生识别民办院校欺诈招生
    ·汶川县对“都汶公路”实施紧急管制
    ·药品安全整治:打掉影响药品安全“黑手”
    ·食品药品监督局将优先提升基本药物标准
    ·药监局:四项措施确保甲型H1N1流感防控药械
    ·湖南洪江遭遇罕见特大暴雨袭击4人死亡5人失
    ·第六届全球华人物理大会将于8月在中国兰州
    ·撤收费站为经济动脉清淤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