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冲击仍在加深 主要有三方面
2009-07-27
上半年,我国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夏粮实现连续六年增产,农民收入继续增加。但国际金融危机对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冲击仍在加深,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加强农业基础。7月23—24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的全国农业厅局长座谈会,这个一年一度的农业年中分析会开得格外活跃,格外有生气,也格外引起媒体的关注。 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夏粮实现连续六年增产,农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村改革扎实推进。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厅局长们普遍认为,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夯实了基础,关键得益于中央坚持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座谈会上提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应当进一步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加强农业基础,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努力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 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为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首先,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发展,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2004—2008年,我国粮食实现40年来首次连续5年增产,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其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增加农村消费和扩大内需创造了必要条件。2004—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累计增收2000多元,年均增收400多元,属历史首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购买力不断增强,农村市场逐步扩大,为实施“农机下乡”、“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扩内需政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今年上半年,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6.4%,比县以上高2个百分点,首次实现农村消费增长幅度高于城市。 第三,农民转移就业稳步发展,为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四,农村基本政策稳定,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强化,为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根本保障。 国际金融危机对“三农”的冲击依然严重 但是,就各地的实际情况看,国际金融危机对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冲击仍在加深。 一是农产品价格下行,农业效益下滑,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困难加大。目前,除粮食价格在国家托市收购政策的作用下总体稳中有升外,多数农产品价格虽近期企稳或小幅回升,但价格水平仍明显低于去年同期。价格下行挤压农业生产效益。据测算,2009年三种粮食平均每亩总成本将比上年继续增加,生猪养殖效益可能继续下滑。 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产品贸易造成了严重影响,农产品进口冲击严重,优势农产品出口受阻。一方面,农产品进口冲击严重,一些农产品进口价跌量增现象突出。今年1—5月,油菜籽、食糖、奶粉、大豆进口量同比分别增长149.3%、66.1%、152.6%和27.3%。目前,一些国家纷纷加大补贴力度刺激农产品出口,对国内市场份额的挤占和市场价格的打压将更加明显。另一方面,优势农产品出口受阻。目前,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出台各种贸易保护措施,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难度大大增加。今年1—5月,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147.1亿美元,同比下降9.2%。特别是蔬菜出口出现十年来首次下降。 三是家庭经营收入增速放缓,农民增收缺少“亮点”。据统计,上半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增幅同比下降13.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外出务工数量和工资水平增幅下降。上半年农户人均工资性收入增幅同比下降9.5个百分点。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孙政才分析说,上述这些问题,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在农业农村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关键要坚持“保供给、促增收、增投入、强科技、抓改革”,把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变成巩固农业基础的过程,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不断巩固、完善、强化农业强农惠农政策,建立健全现代农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人才支撑体系;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完善大宗农产品进口调控和管理及贸易救济预警机制,有效保护国内产业安全和农民利益,维护国内市场稳定。 各地农业官员普遍认为,“三农”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农民增收。虽然近几年是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历史时期之一,但农民增收的基础还比较脆弱,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仍然没有建立起来,城乡收入差距还在扩大。 孙政才说,从今后一个时期看,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要拓展新领域、培育新增长点。要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分享到工业化、城镇化的结果。要在现代农业建设中,提升农业发展效益;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在城镇化发展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在统筹城乡中,加大以工补农力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相关链接
    ·中央再提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延续适度宽松政
    ·广东“三支一扶”大学生八成就业成功
    ·陕西省教育厅指导学生识别民办院校欺诈招生
    ·汶川县对“都汶公路”实施紧急管制
    ·药品安全整治:打掉影响药品安全“黑手”
    ·食品药品监督局将优先提升基本药物标准
    ·药监局:四项措施确保甲型H1N1流感防控药械
    ·湖南洪江遭遇罕见特大暴雨袭击4人死亡5人失
    ·第六届全球华人物理大会将于8月在中国兰州
    ·撤收费站为经济动脉清淤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