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对举报奖励30%的一点看法
2009-07-27

7月20日《学习时报》刊登了一篇署名刘日的文章——《“新后备干部”、“新提拔干部”应率先公示财产》。看得出,作者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指出腐败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官员财产不透明、不公开”。因此,“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反腐败的终端机制,也是反腐败最厉害的一招,它最根本的指向是促进公权力的规范化运行”。那句“官员如果不愿意尽义务公开财产,就应该辞职”,尤其令人感到畅快。

但刘先生提出的重奖举报人的办法未必可行。他这么说的:“被举报的腐败分子,若被法院依法判罪的,将该腐败分子犯罪数额的30%奖励给举报人作为合法收入,保证兑现,并为其严格保密。”刘先生说此举是“借鉴国外经验”,按其所举的例子,就是借鉴美国经验,“美国法律规定,整个罚款的1/4用于奖励举报人”。其实,放眼一下我们的历史,早就有过这种做法。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西汉政府曾发布“缗钱令”:凡工商业者,都要如实向政府呈报自己的财产,然后征收财产税。结果,“富豪皆争匿财”,于是又发布了“告缗令”,鼓励举报;举报一旦坐实,除了被举报人的财产被全部没收、戍边一年外,“令民告缗者以其半与之”,就是把被举报者财产的50%奖励给举报人,1/2,显然要比美国的鼓励力度大得多。但是结果如何呢?“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武则天时候的举报伴随着怎样的经济利益我没大留意,总之,举报成风的时代大抵不能算是正常的时代。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围绕算缗告缗的毕竟是一种经济行为,当经济利益一旦与政治行为如影随形的时候,打击面过大甚至无一幸免的前车之辙,难免后车覆之。关键是,如今对举报腐败执着不已的人,也未必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奖励30%对那些正直之士而言难说有多大的诱惑。更重要的是,腐败在今天并不是一种偷偷摸摸的现象,已然有一些明目张胆。打个比方说吧,有哪个贪官落马之后,人们会因为惊讶而高呼真没想到呢?没有。东窗事发贪官的“警示录”之类不少,大抵都直接或间接告诉我们:其人早就如此,从来如此!当时呢?为什么那么多职司监督的部门毫无作为?在举报人遭到残酷打击报复屡见不鲜的举报环境下,即便30%摆在那里,也未必有人敢去“垂涎”。所以,我们反腐败得先把那些“秃头上的虱子”捉掉,得先把“带病提拔”的问题真正杜绝;耳不聪、目不明的时候,再去借助群众雪亮的眼睛,那时再讨论如何奖励举报不迟,现在早了点儿。

     相关链接
    ·中央再提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延续适度宽松政
    ·广东“三支一扶”大学生八成就业成功
    ·陕西省教育厅指导学生识别民办院校欺诈招生
    ·汶川县对“都汶公路”实施紧急管制
    ·药品安全整治:打掉影响药品安全“黑手”
    ·食品药品监督局将优先提升基本药物标准
    ·药监局:四项措施确保甲型H1N1流感防控药械
    ·湖南洪江遭遇罕见特大暴雨袭击4人死亡5人失
    ·第六届全球华人物理大会将于8月在中国兰州
    ·撤收费站为经济动脉清淤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