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给地方政府10条应对网络舆论建议 促进官民沟通
2009-07-27
1.我们已进入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时代。今天不仅有党报党刊、国营的电台电视台,还有都市报和网络媒体,以及境外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渠道,都可能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有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上缺席、失语、妄语、诳语,甚至想要遏制网上的“众声喧哗”,则既不能缓和事态、化解矛盾,也不符合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精神。湖南省委宣传部官员讲得到位:发生新闻是第一位的,发表新闻是第二位的;堵了一个记者的口,堵不了所有记者的口;堵了所有记者的口,堵不了互联网上网民的口。

2.中国客观上已经产生一个“压力集团”,这就是3.38亿网民。其中,包括2.26亿网民看网络新闻,新闻跟帖是最为草根化、大众化的网络舆论;1亿网民访问BBS,这是网络舆论形成和发酵的主要推手;1.82亿网民开博客且6425万人半年内更新,所谓网上“意见领袖”的博客是“权重”最高的网络舆论;1.55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2.4亿网民使用即时通讯工具,他们中的“公民报道者”托起了两种新锐的网络舆论载体——微博客和QQ群,每天都有可能用手机和互联网实时播报公共事件。

3.遭遇突发事件,政府要尽量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赢得话语权,先入为主,掌握主导权。“危机管理”实质上是“危机沟通管理”。例如危机管理专家诺曼·奥古斯丁主张:“说真话,立刻说。”中国一些地方政府总结的经验是“速报事实,慎报原因”。《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则要求“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

4.社会问题非政治化。研究表明,近年来很多地方的突发公共事件,包括群体性事件,当事人和围观民众的诉求都是地区性、行业性利益问题。高明的地方领导者,总是善于把带有某种政治诉求的问题化解为地区性问题、行业性问题,把社会压力分解到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中去逐一处置;而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把这些具体的经济、民生方面的问题政治化,只会激化矛盾,让各种社会压力都集中到一个断裂点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中央再提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延续适度宽松政
    ·广东“三支一扶”大学生八成就业成功
    ·陕西省教育厅指导学生识别民办院校欺诈招生
    ·汶川县对“都汶公路”实施紧急管制
    ·药品安全整治:打掉影响药品安全“黑手”
    ·食品药品监督局将优先提升基本药物标准
    ·药监局:四项措施确保甲型H1N1流感防控药械
    ·湖南洪江遭遇罕见特大暴雨袭击4人死亡5人失
    ·第六届全球华人物理大会将于8月在中国兰州
    ·撤收费站为经济动脉清淤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