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24日电(记者江国成、孙奕)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全球环境基金24日在北京签署“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项目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上述项目正式启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出席了签字仪式。
为响应国际社会淘汰白炽灯潮流,推动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共同设计了“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合作项目,将研究提出中国淘汰白炽灯、推广节能灯的路线图和专项规划,加快推进中国白炽灯生产企业转型,推广普及节能灯。
上述项目的执行期为2009-2012年,全球环境基金赠款1400万美元。在项目结束后的10年间,中国可望实现累计节电1600-216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75-2.37亿吨。
中国政府从1996年开始组织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将其列入“九五”“十五”节能重点领域和“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为解决节能灯价格较高的推广障碍,中国政府出台了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的办法,对居民用户、大宗用户分别给予50%和30%的补贴。去年,全国范围内推广节能灯6200万只,今年的推广任务是1.2亿只,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各地组织实施。
出席上述签字仪式的还有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业遂、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首席代表马和励。
据国家电光源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主任华树明介绍,合格的节能灯使用寿命在6000小时以上,是白炽灯的六倍。一只13瓦的节能灯光效相当于60瓦的白炽灯,使用6000小时电费比使用白炽灯要少128元。用节能灯替代白炽灯可节电60%至80%。
去年,为了推广节能灯,北京市在国家补贴50%的基础上,市、区财政又分别补贴30%和10%,四个城区的每个家庭可以买到5只单价只有一元钱的节能灯,比市场价便宜9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