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统筹城乡改善民生的启示
2009-07-27

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24日电 题:迁离穷乡僻壤的“特殊市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统筹城乡改善民生的启示

新华社记者贾立君

农民“进不了城、离不了地、富不了家”,是很多地方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难题。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府,帮扶毛乌素沙漠延伸地带丘陵沟壑区的5万多农民迁离穷乡僻壤,使他们摇身一变为市民。

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进城农民靠当地政府城乡一体化的养老、医疗、社保、教育,以及生态补偿、土地流转、产业带动、培训就业等惠民政策,大多初步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愿望。不过,毕竟“根”在农村的人们,庆幸好日子的同时,回望故土也心存些许顾虑。

昔日“天不留地不收” 如今“腰不酸腿不疼”

“穷山恶石头,十年九不收。”今年68岁的石贵宏老人描述故乡境况时说,那里人吃水都很困难,庄稼要长好就更难了。

石贵宏老人原是东胜区泊尔江海子镇石畔村村民,四年前享受“生态移民”政策举家迁至东胜区格舍壕移民村。

坐在移民村小广场一排平房的阴凉下,唠起种地的日子,他的言语中流露出几多不堪回首的叹息。“十年九旱,靠天吃饭。”老人说,60公里外的老家,高原丘陵、沙田薄土,有时春天旱得连种子都下不了,“真是‘天不留地不收’”。

他说,稍微能浇一点水的覆膜玉米每亩最多只能收七八百斤,而糜子、谷子等旱地作物,亩产只有二三百斤,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地里的收成刚够饲养家畜,以此转换现钱和细粮,凑合着维持生计。

“如果在老家,我哪有工夫歇凉。”石贵宏老人说,农村的生活就是把人“拴”在土地上给家畜“当奴隶”,即便是不计成本和人工也是“赔钱营生”。“种了大半辈子地,我总结了一句话就是——在我们老家,谁种地谁倒霉。”

移民村的房子整齐划一,每家一个占地142平方米的小院。在石大爷家的正房里,真皮沙发、液晶彩电等现代家居用品应有尽有。自2005年搬到这里后,他与老伴都成为移民村的环卫工人,每人月薪750元。儿子石银被政府安排到园林局当工人,月薪2000元。儿媳王香桃在家里搭建了手工地毯织架,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孙子石鑫在附近上小学。

     相关链接
    ·中央再提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延续适度宽松政
    ·广东“三支一扶”大学生八成就业成功
    ·陕西省教育厅指导学生识别民办院校欺诈招生
    ·汶川县对“都汶公路”实施紧急管制
    ·药品安全整治:打掉影响药品安全“黑手”
    ·食品药品监督局将优先提升基本药物标准
    ·药监局:四项措施确保甲型H1N1流感防控药械
    ·湖南洪江遭遇罕见特大暴雨袭击4人死亡5人失
    ·第六届全球华人物理大会将于8月在中国兰州
    ·撤收费站为经济动脉清淤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