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华网北京7月26日电 题:水价追踪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王昊 王衡 叶锋 沈翀
|
上调水价事关社会公共利益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水价上调莫忘民生
不可盲目“一刀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合法不合理
水价上涨难以服众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华时评:上调水价莫忘困难群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涨水价成了水浒逻辑?
今年上半年,全国大中城市居民用水价格“涨”声一片,触发社会对价格波动的敏感神经。
为何一些城市选择“集体”涨价?水价上涨如何兼顾百姓承受能力?“供水成本”能否公开透明?水价到底该怎么调更合理?“新华视点”记者选择兰州、上海、武汉三个城市进行了追踪采访。
水价为何“涨”声一片?
“前几年,通货膨胀的经济形势压制了水价调整进程。”作为参与政府水价改革方案设计的专家之一、清华大学环境系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说,“现在由于宏观经济的变化,CPI不断下行,这为调整水价提供了空间。”
在傅涛看来,水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环境成本的增长。他举例说,污水处理这几年发展很快,全国范围内修建了近两千家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从以前的30%多,提高到目前的50%多,但由于水价过低,导致污水处理厂普遍亏损。”
7月20日,兰州举行水价上调听证会。供水企业兰威水务公司董事长孙晓霞说,扩建基础设施投入巨大,近年来已贷款10亿元,而同期收入情况却捉襟见肘,上调水价成当务之急。
[1] [2] [3] [4] [5] [6] [7]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