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银监会答记者问:加强固定资产贷款审慎经营管理
2009-07-28
  中国银监会日前发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固定资产贷款是目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最重要的信贷品种之一,《办法》通过何种方式保证贷款按约定用途使用?它的出台是否会影响企业的贷款申请与使用?《办法》实施贷款支付管理会否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借款人的成本?27日,银监会有关负责人就以上诸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确保贷款按约定用途使用 单笔金额超500万元应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

  所谓固定资产贷款,《办法》从贷款用途的角度,将其定义为“贷款人向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组织机构发放的,用于借款人固定资产投资的本外币贷款”。其中的“固定资产投资”沿用了国家统计部门的口径,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大类。

  《办法》通过何种方式保证贷款按约定用途使用?这位负责人说,第一,要求贷款人事先与借款人约定明确、合法的贷款用途,约定贷款发放条件、支付方式、接受监督以及违约责任等事项。

  第二,要求贷款人设立独立的责任部门或岗位,负责贷款发放和支付审核,确保借款人的支付符合借款合同中约定用途。

  第三,《办法》将贷款资金支付分为“贷款人受托支付”和“借款人自主支付”两类,经多方调查、论证后,规定单笔金额超过项目总投资5%或超过500万元的,应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

tujian.org



  第四,要求贷款人在借款人不按约定的方式、用途使用贷款时,采取更严格的发放和支付条件,或停止贷款发放和支付。 不影响企业的贷款申请与使用

  《办法》出台是否会影响企业的贷款申请与使用?对此,这位负责人说,《办法》没有抬高企业获得贷款的门槛,也不改变授信条件,因此不会对企业获得银行授信产生影响。

  他说,在贷款使用方面,《办法》只是从贷款支付环节,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贷款用途管理,这符合《商业银行法》的规定,也是银行业监管的一贯要求。

  同时,《办法》提出的贷款支付管理理念,在目前某些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中已有很多尝试,在某些领域甚至已成为全行业的习惯做法。实践表明,对贷款资金支付的管理并没有影响到借款人的资金使用。

  能保障贷款资金及时支付和降低企业利息支出

  那么,《办法》实施贷款支付管理,是否会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借款人的成本?对此,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说,《办法》在设计支付方式、确定支付标准时,综合考虑了大中小企业的特点、承受能力等因素,并由部分银行进行实际业务测算。结果表明,《办法》中贷款支付管理规定能够保证企业的正常用款需求,也能保障贷款资金的及时有效支付,还能降低企业的利息支出,节约企业的财务成本。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可能从量上看会增加某些业务环节的操作成本,但实际上由于贷款挪用风险的减少,贷款质量得到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整体效益也得到提高。”他说。

  银监会将确保《办法》得到贯彻落实。为此,《办法》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分大小均需执行,对所有类型的借款人的贷款均需执行;《办法》发布后给予银行业金融机构3个月的准备期。《办法》实施后,银监会将跟踪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办法》的执行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有效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的水平。(刘诗平、李芳芳)
     相关链接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人民日报撰文谈新疆7.5事
    ·广西:特警业务技能大比武
    ·甘肃一公安局长乘套牌车被曝光 6警车共用3
    ·康定泥石流灾害善后工作有序开展(组图)
    ·雨中搜救(组图)
    ·航行途中练兵忙(组图)
    ·西藏大昭寺小昭寺文物维修工程开工(组图)
    ·全国六省区网络瘫痪事件调查:黑客私斗引发
    ·白酒消费税调整方案出台 一线白酒品牌税负
    ·全运会:天津队球员追打主裁判(组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