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两部委为何对水价调整“心神不定”
2009-07-28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在推进水价改革过程中要严格履行水价调整程序,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尤其要做好低收入家庭的保障工作,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按说各地水价调整只要按法律程序广泛进行听证,得出的“水价”应该是民众可以接受的;可为什么两部委还要联合下文要求“水价调整要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呢?两部委不是怕各地水价听证会“听”出高水价,而是怕听证会被折腾成官僚势力与垄断部门勾结的“假面舞会”。两部委发文提要求,是对听证会的担心,提醒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强化对水价听证会的监管和监督,确保听证后的水价与民意接轨。从一些地区调整水价的趋势来看,调整幅度为每吨0.4元至0.7元不等,舆论哗然:“水价增长远远超过工资幅度增长,不涨价为好。”不少地方举办的听证会上,民众与自来水垄断部门、有关单位进行了激烈的博弈,但由于民众代表“先天性弱势”,民意“双拳难敌四手”,垄断部门一口定价,实际上成为各地“绑架”听证会的常态。听证会一旦被操纵,各地水价“涨声一片”不可避免,在水价“杀伤”民生的同时,必然引发物价普遍上涨。我国对事关重大民生利益的公用价格采取“价格听证制度”,其核心精神是尊重“民意”,这就决定了组织听证会的机构应该是各级人民政府,而不该是垄断部门。参加“听证会”的民众代表、数量,也应该符合民心民意,而不该是垄断部门指定,民意才是水价的“温度计”。因此,水价能否与社会承受力接轨,关键就在听证会上有多少民众代表,这些代表能否代表民心民意。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人民日报撰文谈新疆7.5事
    ·广西:特警业务技能大比武
    ·甘肃一公安局长乘套牌车被曝光 6警车共用3
    ·康定泥石流灾害善后工作有序开展(组图)
    ·雨中搜救(组图)
    ·航行途中练兵忙(组图)
    ·西藏大昭寺小昭寺文物维修工程开工(组图)
    ·全国六省区网络瘫痪事件调查:黑客私斗引发
    ·白酒消费税调整方案出台 一线白酒品牌税负
    ·全运会:天津队球员追打主裁判(组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