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还原高考加分真相:牵扯政府多部门利益博弈(图)
2009-07-28
瞭望东方周刊2009030期封面与更改民族、获得艺术加分相比,购买发明和电脑制作作品甚至不需要特殊渠道。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造假除非出卖者反水,否则几乎不会露馅(《瞭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葛江涛、庄雪雅北京、上海报道)即便是高考考生“少数民族”、“航模”等加分造假事件次第曝光,高考加分政策的全貌仍显得暧昧不明。根据教育部2009年高考加分政策,有5大类情形可以加20分投档,5类加10分投档,3类优先录取。有媒体统计,上述情形在全国各地衍生了将近200条各类地方性加分政策。更加难以统计的是,这近200条地方性加分政策,又蕴含着多少“弹性空间”。《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通过对教育界多位资深人士的采访,试图勾勒出目前国内高考加分政策的大致面貌,并呈现出某些人的“操作”路线图。在公示审核前,曾经发生过什么在5月曝光过高考航模加分事件的浙江,今年共有4998名考生申请高考加分,其中有483人未获得加分资格,淘汰率接近10%。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两级公示淘汰144名申请考生,另外339人中,276人放弃了省级测试,其余则未通过省级测试。在审核公示关节,淘汰率最高的类别是“思想品德表现突出者”,26名申请者均未获加分;淘汰绝对人数最高为学科竞赛获奖者和少数民族考生,分别有48人和26人未能通过。在淘汰的主要环节省级统一测试中,有63名考生被淘汰,其中包括社会关注的“三模三电”类考生23人;另外,球类等集体项目中,部分非主力队员也因实际技能未达标而被刷下。276名弃权考生中有168名考生是申请田径类加分的,比例超过六成。据介绍,这些项目申请者中的一部分人,已通过高校选拔高水平运动员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方式升学,再次报名参加省级测试是出于双保险的心态。另外,在备受关注的“三模三电”项目中,有33名考生报名后放弃测试。这原已列入加分名单而后又被取消资格的483名考生,让人窥见了高考加分的路径与名不副实者的规模。在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冯成火看来,公示及复审环节,在解决高考加分造假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它像最后一道防火墙,将造假者挡在高校大门外。那么,在公示审核前,曾经发生过什么?少数民族和侨籍身份国家高考加分政策可分为鼓励性加分和照顾性加分两大类。前者指考生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某些方面的成绩,由此获得加分机会;后者指考生的自然属性和国家相关照顾政策下的加分,如少数民族。对于重庆文科高考头名学生以少数民族身份造假而获加分,曾任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的周洪宇告诉本刊记者,这个案例非常有代表性。“操作上存在漏洞,加上没有人去审查,这类事情相对容易运作。”这位头名学生民族身份更改的过程相当平顺。2006年上半年,这位头名学生的父亲在县招办工作,他找到时任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请其帮忙。具体手续由这位头名学生的姑姑办理,准备完所需材料后,于2006年7月12日交到县民宗局长手中。据《重庆市实施〈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分的规定〉办法》,更改民族的申请人须先向所在单位提交申请,公示7日无异议后,才可将申请材料报县民宗局待批。而本刊记者从知情人处了解到,这位头名学生的父亲并没有按照规定向单位提交申请,县民宗局长也没有查验相关的身份证和户口簿原件,就在当天签下“同意报批”,随后上报重庆市民宗部门。10月9日,这位头名学生更改民族身份的申请获批,同时还发放了更改说明书。孩子的姑姑凭说明书到公安机关办理手续,使这个3年后将参加高考的孩子,从汉族变成了土家族。不仅仅是干部子弟,周洪宇表示,类似做法,有些群众也可能凭借关系成功运作,并最终为参加高考的孩子“争取”到加分机会。周洪宇称,特别是少数民族及侨籍这两项,由于地方操作不够严格,让有些人很容易运作。以侨籍为例,教育部门的规定是华侨子女才可以享有加分资格,但地方上在操作时,有个身为华侨的姑姑,就可能让考生获得华侨身份。艺术考试的非正常高温在2009年教育部的加分原则规定中,并没有艺术加分的内容,但习惯上,各地仍会确定大量艺术加分考生。今年大三的小贾回忆起高考前的经历,时隔数年仍然觉得“胸口一阵一阵地发闷”。“我原来是重点高中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当时可以拿到一所大学20分的自主加分,但是我有二胡特长,还想冲一冲更好的大学,就没有要那张表。”那年,她自信地走进某重点大学的艺术特长生考场,并在专业测试中名列前茅。但加分名单公布之后,小贾意外地发现自己名落孙山;更加意外的是,她在那张名单上看到了同窗的名字。“那个同学拿到的是阮(一种古琵琶)特长生名额,考到一本线就可以录取。可是,我们民乐团没人听说过她会弹阮,乐团训练她一次都没来过。我只知道她家长在政府部门做事。”3年前的暑期,一种针对高考加分的“名校加分培训班”在上海兴起,当时,这种培训班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短期集训,令学生获得艺术特长生中的表演类加分,收费3万元。据当时媒体报道,负责人称:“只要孩子长得还可以,辅导点朗诵、表演技巧,拿到10分20分加分不成问题。代课的很多老师就是艺术特长生的面试官,会透露考试的方法和具体内容。”而一些中学生家长对此类学校表示欢迎:“只要真的有效,不要说几万元,就是十几万、几十万也值得。”通过艺术特长加分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变相加分。艺术类考生每年要经历两场大考,一场是高考前各高校组织的艺术专业测试(部分省份进行统一测试),另一场就是普通高考。如果前者合格,高考的录取成绩就会降低很多,通常比普通考生低200多分,有时甚至低300多分。相对很低的文化课成绩,让一些考生和家长看到了希望,近年来,大量学生转投艺术类考试大军,部分考生甚至到高三时才拿起画笔,进入艺术培训班上课。在高考大省山东,2007年艺术类相关考生达到历史峰值的16.9万人,2009年河南则一举突破10万人。在艺术类考试中,交换试卷是最常见的作弊手段,其中有的是监考老师在受贿或迫于各种关系、压力后,帮忙把有关系考生的考卷跟同一考场里画的好的考生的试卷进行对调。类似手段还有,单招单考的学校派往外地考点的老师,在试卷未送至学校前,帮助有关考生调包。这一招数在前几年曾广为流行,考生为此热衷于远赴外地赶考,曾经一度出现过“主场冷场,客场爆满”的怪现象。雇用“枪手”是另外一种常见的方式。每年专业测试前,总有部分美术院校在校生为谋利而充当“替身”,替考生考试。最初,考生会找和自己长像相似的考生替考。由于管理日益严格,如今“替身”多与考生同时参加考试,进考场后两人调换考试条码,技术高的“替身”画的是技术差的考生的考卷,如此便大功告成。泄题是艺术考试中相对采用较少的作弊方式。考试前,通常会有工作人员参与场景布置等工作,提前一个晚上通常就能对照考生的准考证号,知道这一考场的素描对象是哪一尊石膏像;如果是考人像写生,提前一天甚至几天,“内部工作人员”也能知道个大概。今年东部某高考大省举行省内艺术专业测试时,静物内容明码标价。有考生告诉本刊记者,要获知静物之一是“雪碧瓶”,需支付2000元,如果想知道全部4件静物,就需10000元。还有一种方式是在考卷上做记号。这种招数大部分出自家长,直接或委托中间人贿赂个别批卷老师。受贿者会去考场记下考生的画卷,或者让考生画上点“记号”。有些家长怕老师记不住,还会借助高科技(如微型摄像笔)把画完的卷子拍下来,发给批卷老师。当然某些老师比较“慎重”,不收现金。于是家长会高价买一些批卷老师的画作。在一些城市,专门有画廊老板搭桥牵线,家长购买的价格往往是市价的数倍。“艺术考试的公平完全在于监管。”周洪宇表示,艺术考试作弊与修改民族等手段相比,操作起来相对更难,所以必须加强针对艺术考生的考试监管,才能做到对所有考生的公平。(来源: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相关链接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人民日报撰文谈新疆7.5事
    ·广西:特警业务技能大比武
    ·甘肃一公安局长乘套牌车被曝光 6警车共用3
    ·康定泥石流灾害善后工作有序开展(组图)
    ·雨中搜救(组图)
    ·航行途中练兵忙(组图)
    ·西藏大昭寺小昭寺文物维修工程开工(组图)
    ·全国六省区网络瘫痪事件调查:黑客私斗引发
    ·白酒消费税调整方案出台 一线白酒品牌税负
    ·全运会:天津队球员追打主裁判(组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