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在从未听说过就业单位的情况下,便与当地一家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对此,高校毕业生赵冬冬自称“被就业”。一时间,“被就业”成为社会热门词汇。高校逼毕业生“假就业”为哪般?造假的就业协议背后,究竟有什么奥秘? tujian.org
统计高校就业率本来是为做好就业工作提供参照,而就业率被注水成“虚假繁荣”,蜕变为一种牟利工具,这不仅有悖于国家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初衷,更坑害了部分学生。为今之计,有关部门只有在彻查“被就业”怪象的基础上,揭开高校就业率的数字面纱,了解各校真实的就业情况,才能确保将就业工作落到实处。至于高校就业率的统计,也可在摸清学校实情后重新进行,只不过这次一定要“求真”不“求高”。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