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尤其是在去年的解放思想活动和今年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广东各高校都加快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步伐,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发挥了高校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为广东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粤美术人才辐射东南亚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是广东当前的重大任务,在此历史时期,广东高校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这些人才?各高校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基础、兴趣、特长、能力和发展方向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精心制定了人才培养目标。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将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职业教育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抓好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突出技术性、学术性与师范性相结合的“双师型”培养特点,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深圳大学保持“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特色,修订完善培养计划,加大专业改造力度,设立“创新学分”、“大学生创业基金”,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切实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广州美术学院明确以产学研相结合的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立足华南、辐射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的美术创意设计专门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邀用人单位制定培养方案
高校的定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统帅和主导作用,不同类型高校的不同定位必然导致不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各高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大胆探索实践不同类型高校的不同人才培养模式。
广东金融学院充分发挥学校金融行业特色,紧密联系金融行业具体实际,邀请银行金融业界、用人单位的专家参与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金融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确定课程体系。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实践“四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双主体、素能导向、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产业导向、产学结合的专业、课程建设模式;能力导向、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吸引行业、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形成企业、学院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的态势。
调整专业学科结构
广药设新专业服务医改
构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关键是为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而这种结构的实现与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设置紧密相关。为此,各高校加大力度调整和优化专业学科结构,探索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新模式。
广东海洋大学在学科布局中,明确要靠“海”发展学科,就是使学科尽可能向海洋方面靠,开设海洋工程、海洋经济、海洋管理、海洋法规等专业,加快推进国家海洋局和广东省的共建项目,重点建设海洋与气象学院等。
广东药学院为适应医疗卫生体制和公费医疗制度改革的需要,开办了临床药学专业,成为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试点专业;根据中山地区的产业特点及发展需要,将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工程、医药化工、中药等专业设在中山校区,并建立食品科学学院和医药化工学院,为中山地区健康、食品、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
建高水平师资队伍
深大面向全球招揽教师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要高水平的教学质量,而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又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各高校因此积极建设一支符合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深圳大学积极推进海外人才招聘工作,不分国籍,面向全球,合约聘请高水平师资,吸引国际化人才,建设高层次、多元化文化背景的教师队伍。
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广美多个实验室全国领先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必须生产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鉴于此,各高校加强校内实践实训实习中心和校外实践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积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广州美术学院建成了17个院级教学实习基地,完善了以“山、水、渔、村、馆、教、企”为特色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群;加大投入,完善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的实验室,现有金属材料实验室和版画的铜、木、石、丝、综合等实验室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数字化影像创意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获广东省高校产学研示范基地项目。
力促学生创业就业
职校拨千万元建创业基金
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形势,各高校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并作为学习实践活动中首当其冲的问题,千方百计、群策群力谋求解决。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台措施,重奖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学院董事会一次性拨出专项资金1000万元,建立学生创业基金,开办学生创业班,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出台有关政策,鼓励院系开办公司,并引进企业到学校办公司,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和实习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