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藏族人类学者眼中的“西藏特色”现代化
2009-08-01

新华网昆明7月31日电(记者 程云杰 刘娟 吉哲鹏)藏族人民在世界屋脊恶劣自然环境中长期形成的独特文化和生活方式一直是世界人类学者眼中的“奇迹”。随着藏族人民逐步走出自给自足的农牧经济,人类学者期待这片土地能够在现代化路径上创造出新的“奇迹”。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格勒博士说:“现代化自17世纪开始就成为全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各个民族没有退路,只有向前走。西藏可以作为人类社会的试验田,为全球的现代化道路探索一种新的可能性,既实现物质富裕的基础又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他说,从发达国家和中国内地的工业化发展来看,这一进程往往会使人们流去情感、流去人与人的紧密关系,古老的互助传统将弱化,在强大的市场力量面前,人们遭受的心理打击和创伤将无法避免。

格勒认为这种心理和文化的调试带给藏族人民的挑战会更大。他说:“如果将1959年民主改革视作西藏现代化的开始,这一进程要比欧洲晚300年之久。这意味着西藏现代化要在未来不长的时间内赶上甚至超过内地兄弟省区,就必须选择跨越式的发展道路,但这种跨越不应该简单地追求速度。”

作为中国第一位藏族人类学博士,格勒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在藏区实施田野调查,对西藏农牧民和城市居民进行抽样追踪。研究结果显示,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西藏地区经商的人数正在逐渐增多,农牧民的活动范围逐渐从帐篷、村落扩大到乡和县,甚至扩大到那曲、日喀则、拉萨等城镇市场。

tujian.org

     相关链接
    ·华裔获美青年科学家与工程师最高荣誉总统奖
    ·乙肝宝宝入托卫生部开“绿灯”
    ·未来三天川陕鄂等地有强降水 江南华南大部
    ·昆明公职人员“三普”教育培训引议论 要懂
    ·“小学生监考”有“借刀杀人”之嫌
    ·铁路公检法改革应先精简再转制
    ·新闻出版总署:两年内音像出版单位完成转企
    ·北京针对东五环车祸展开行动 大货违章高限
    ·旧城保护和改善民生一定水火不容吗
    ·民政部:烟企捐赠可以接收但不倡导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