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唯留挚爱在人间--追忆卓琳同志
2009-08-01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卓琳,一位平凡的女性,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行动,站在一代伟人邓小平的背后,默默地奉献了一生……

  2009年7月29日,是巧合还是一种约定,卓琳也在自己93岁时追随他心爱的丈夫安详而去。此刻,北京景山后街的一个两进式的普通院子里,那两棵相依并立的油松,仿佛还在凝望那一对老人携手漫步的身影。

  因为爱,她甘愿如影相随,陪伴他熬过严酷的寒冬,和他一起等待春暖花开

  翻开卓琳的履历,她的头衔只有“秘书”二字。但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却离不开她的执手相随。

  在这间小院内,卓琳亲手种下的雪松、西府海棠和石榴树已经长大。在牡丹、芍药和月季花丛掩隐之中,曾经的小树如今已经郁郁葱葱。一夜雨后,花瓣夹杂着落叶铺陈在小路上,它们似乎也在静静地回忆些什么……

  或许是那一段段难忘的岁月吧!

  1939年,延安的金秋,给卓琳的一生带来了最大的改变,在这里,她认识了邓小平,彼此相识相爱。从太行山到大别山,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卓琳抱着“砍头也要跟你走”的决心,陪伴丈夫一路走过。

  1952年,邓小平从中共中央西南局调到中央工作后,对自己的妻子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不要到外面工作,不要出风头。” tujian.org

  于是,卓琳甘愿退居幕后,做一个好助手。

  “大哥在生活中不爱说话,和大嫂恰好相反,但他们两个好像天生就有默契。”一直在大嫂照顾下成长的邓小平的妹妹邓先群回忆起兄嫂间的相处,脸上挂着欣慰的笑。

  回忆起父母的相处,儿女们会说:“爸爸一年四季穿什么衣服,盖什么被子,每天晚上吃几粒安眠药,事无巨细,都由妈妈安排。”

  196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把邓小平一家推向了灾难的深渊。邓小平被打倒,卓琳很痛苦,她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知道将来会怎样。

  但是,她深知丈夫的为人,便坚定地对女儿邓楠说:“我跟了你爸爸这么长时间,可以担保,他绝对没问题。”

  邓小平挨批斗时,她在他身边,从未放开过他的手;

  邓小平失去自由时,她仍在他身边,陪他一起劳动、散步,帮他打听外界的消息。

  ……

  艰难岁月,更显出他们之间的情深意切。“发配”江西的日子里,挖地、拔草、种菜、施肥,虽然空间有限、空气压抑,他们却甘之如饴,夫唱妇随。

  “妈妈身体不好,爸爸就干重活、粗活,妈妈就做些烧饭之类的技术活。”邓林说,和子女团聚后,卓琳还经常回忆那段难忘的岁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因为爱,她不离不弃,即使爱人已经远走,也一样要完成他的心愿

  卓琳和她的丈夫,分享着一样的爱,也拥有一样的胸怀。她能陪伴他一路走来,始终宠辱不惊。

  1978年10月和1979年1月,邓小平先后访问日本、美国,卓琳都随同出访。在国际交往的重大场合,有人评价卓琳的表现温文尔雅、落落大方,以中国女性特有的端庄,和邓小平一起给国外友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在美国前总统卡特的白宫日记中,记录着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夫妇在肯尼迪中心观看演出的场景。卡特写道:最后一个节目是约200名美国儿童用中文合唱《我爱北京天安门》,邓小平与夫人卓琳走上舞台,热情拥抱和亲吻了这些美国孩子,此举让很多美国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无论身处低谷还是走向辉煌,她对他,不会有丝毫的改变。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这八个字是他们感情最真实的写照。

  1997年2月,邓小平走了,留下孤独的她。时年81岁的卓琳眼含热泪,强忍悲痛,用颤巍巍的双手,捧起小平的骨灰,久久不愿放手,她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丈夫的名字,泣不成声……

  只是,心愿未了,那是他的心愿,也是她必须要代他完成的心愿。

  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刻,卓琳穿上了儿女为她特别订制的新衣服,踏上香港的土地,完成邓小平“到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的夙愿。 tujian.org

  如今,家中那台用了30多年的油漆已剥落的木衣柜中,还挂着她在香港穿过的一件红色外套和一件深蓝色中式外套,衣服外面是她亲手套上的防尘塑料袋。

  邓榕说:“当时,中央提出请妈妈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的一员参加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她特别激动,因为她知道自己是代表爸爸去的。在香港回归前的那一夜,妈妈彻夜未眠。她说,我能代表小平同志完成这个遗愿,他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高兴和欣慰的。”

  两年多后,她在澳门,见证了又一个永恒的瞬间,再次告慰了小平的心愿。她对他付出的,是一种忠诚的信仰,远远超越了妻子对丈夫的爱。

  邓榕说:“妈妈和爸爸分享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还有他的政治理想,他的人生追求。”(记者谭浩、吴晶)
     相关链接
    ·华裔获美青年科学家与工程师最高荣誉总统奖
    ·乙肝宝宝入托卫生部开“绿灯”
    ·未来三天川陕鄂等地有强降水 江南华南大部
    ·昆明公职人员“三普”教育培训引议论 要懂
    ·“小学生监考”有“借刀杀人”之嫌
    ·铁路公检法改革应先精简再转制
    ·新闻出版总署:两年内音像出版单位完成转企
    ·北京针对东五环车祸展开行动 大货违章高限
    ·旧城保护和改善民生一定水火不容吗
    ·民政部:烟企捐赠可以接收但不倡导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