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31日电题:小学生抓的作弊者该如何“处理”
新华社记者黄冠
一出“皇帝的新衣”在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上演,诚实的18名少先队员,不辱监考使命,当场抓住25名作弊考生。让人关注的,不在于此,而是25名作弊者的身份及其处理结果。
25名作弊者所参加的考试,是凉州区公检法系统竞职考试,所竞争的职务是24名正科级和42名副科级侦查员、审判员、检察员。这25名作弊者不仅是干警,而且是在当地入围“265名符合报名条件的干警”。
据报道,凉州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对于发现的25名作弊考生,凉州区委组织部均按照有关规定,取消作弊者的考试资格,成绩算作零分。”就事论事,如此处理,未必不妥。但干警作弊,毕竟与众不同。他们在考场上需要“小学生”监督,在执法过程中难道就不需要监督吗?如果把他们的姓名、职务公布出来,让全社会的“小学生”都来监督,未尝不是好事。
诚实的小学生,抓到了不诚实的干警。这不是在“过家家”。这次,作弊者仅仅失去“考试资格”“成绩算作零分”,是否失去“竞职资格”还不知道。试想,如果作弊者再次上了“竞职笔试”的考场,小学生还会去抓他们吗?如果小学生换作成年人,会去抓作弊者吗?小学生总有长大那一天,当他们发现抓作弊者是一场“过家家”的儿戏,他们还会抓作弊者吗?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