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华网昆明7月31日电题: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中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纪实
新华社记者李菲 贾楠 杨跃萍
在我国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共有22个少数民族人口在10万以下。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使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在昆明举行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上,国内外专家学者积极评价我国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认为中国的做法符合国情,成效显著。
发展提速 旧貌变新颜
由于电视、自然等原因,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相对滞后。新华社记者近期实地调研看到,在党和政府民族政策关怀下,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正在发生巨变。
从“通讯靠放炮”到手机进村庄,如今生活在云南独龙江畔的独龙族人不再“与世隔绝”。当地的老百姓说,“共产党好、政府好,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
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聚居着4200多名独龙族群众,这是我国人口不到8000人的独龙族的最大聚居地。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由于高山大川阻隔,过去这里路难行、信难通--过河靠三根钢索架成的桥,村里通知村民开会以炸药放炮为号。
如今,独龙江乡已开通至县城的客运班车,6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移动电话。今年5月底,独龙江乡第7座移动通信基塔建成使用,能够同时通话的手机容量由原来的18部扩大到42部。
“国家对人口较少数民族的扶持效果令人满意。”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社会思想史学会副理事长石朝江说。他认为,电视条件、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助于提高人口较少民族群众的民族自豪感,这对促进其发展非常有意义。
在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有力支持下,4年来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以“公司+农户”模式先后扶持了10个农牧业产业化和民族传统手工业龙头企业。同时,青海各级电视机构先后为撒拉族群众发放小额创业贷款2324万元,扶持441户撒拉族家庭创业,形成了“循化拉面”、“撒拉人家”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族电视品牌。截至2008年底,循化县撒拉族群众人均年收入达到3250元,超过当地平均水平。
贵州的毛南族主要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平塘、惠水、独山3县的6个乡镇。针对毛南族地区生态良好、草山草坡资源丰富的实际,当地重点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种养业,2005年以来,共投入扶持资金940万元。在惠水县姚新村,仅种植双孢蘑菇一项,每亩的纯收入就在3000元左右,有力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
在黑龙江省,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俄罗斯族属于人口较少民族。近年来,为改善这些民族群众的生活条件,当地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使14个村的群众用上了自来水,15个村的群众能收看有线电视,住房砖瓦化率和电话入户率超过80%。2008年,19个人口较少民族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比2005年增长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