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模:刘伯坚 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8月2日电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
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
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
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
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这首题为《带镣行》的诗是著名革命烈士刘伯坚在英勇就义前写下的。
刘伯坚,1895年1月生于四川省平昌县,早年曾就读于川东高等师范学校、成都高等师范学堂。1920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先后在法国、比利时一边做工一边学习。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认真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1921年,他与周恩来、赵世炎、陈延年、李富春、李维汉、聂荣臻等人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曾任中共旅比(利时)支部书记、中共旅欧总支部书记。1923年,刘伯坚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为中共旅莫支部和旅莫共青团负责人。
1926年刘伯坚回国,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应邀到冯玉祥部任国民军第二集团军(即原西北军)总政治部副部长,推动冯玉祥部接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纲领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举行著名的“五原誓师”,配合南方国民革命军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大革命失败后,冯玉祥投向国民党蒋介石。刘伯坚被迫离开冯部后,先后从武汉到上海,做党的秘密工作,曾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长、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1928年,再次被党派往苏联,先后在莫斯科军政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军事。同年,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