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能让“遵命代表”走进听证会 |
2009-08-03 |
|
长久以来,听证会一直被坊间揶揄为“听涨会”,因为就我们目之所及,几乎逢听必涨,如今洛阳水价调整听证会,堪称听涨会的又一最近注脚。“欲涨水价,何患无辞”。令人悲哀的是,18名听证代表中仅有1人反对,多达17人表示赞成。如此失衡的力量对比,实在耐人寻味。
|
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向好关键时期
浏阳镉污染事件:环保局长
副局长停职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青海省海南州肺鼠疫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北京:劳动争议案增周末法庭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深圳政府机构改革启动
减少机构15个 tujian.org
听证会之所以异化为听涨会,一大原因即与听证代表“来路不明”有关。有学者披露,一些听证会的听证代表,在遴选程序、标准、数量和比例上都不明确,有的代表在开会之前仅做了小范围或比较肤浅的调查,有的甚至没有进行调查,代表性不强。另外,部分听证会主办方在会前就和代表达成了默契,一些与政府部门持不同意见的群众或团体没有充分发言权,甚至无缘与会。
听证会滥觞于国外,对我们来说听证会是舶来品,遗憾的是我们只学会了这一形式,并未学会其精髓,更可悲的是,许多时候听证会成了一些利益集团实现自身利益的遮羞布,欲达到这一目的,就在听证代表上做手脚,找取的听证代表几乎都是听命于自己的,这与国外的做法明显不同。据报道,在美国,涨价的听证会事关公共,各级政府的决策,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在一定形式上,在一定程度上都要均衡考虑各利益集团诉求。
涨声响起来了,听证会一次又一次地粉墨登场着。如果听证代表不透明,如果我们依然“被代表”,如果听证会一再异化为听涨会,这样的听证会不举办也罢。
(南京 王石川)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