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民族的未必越好
■底蕴深观念易保守
■低俗不能超越底线
“没有低俗不成流行文化。”昨天,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陈少峰在广州以一场名为“文化产业与广东软实力”的讲座,为广东乃至中国的文化产业和文化软实力把脉。
越是超越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
|
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向好关键时期
浏阳镉污染事件:环保局长
副局长停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青海省海南州肺鼠疫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北京:劳动争议案增周末法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深圳政府机构改革启动
减少机构15个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话深入人心,但是,陈少峰昨天表示:“越是超越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我们有种说法———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但是你看,好莱坞制作的电影大片,一般都以励志、爱情、友情、家庭、伦理等人类共性为主题,都是以人类能产生共鸣的文化为主题,而不做自己独特的文化。即便是美国的敌人,也爱看他们的电影啊,因为说的都是大家有共鸣的东西。”
“文化的民族性,在某些情况下是好的,但绝不能说,越民族的就越好。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走出去的许多传统电影,别人看不懂哇,最后得送票请人赏脸观看。所以,‘越是超越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底蕴深习惯搞文化不习惯搞产业
陈少峰说:“‘文化底蕴’实则是一把双刃剑,有好处,也有坏处。”他指出,文化底蕴深了,容易产生文化理念的惰性,观念也保守,对其他东西自然而然地产生排斥。
“在中国,哪个地方的创新意识最强?肯定是文化底蕴最浅的地方。比如法国文化的底蕴很深,而美国的文化底蕴很浅,但是,谁的文化产业高明?当然是美国。再说咱广东的例子,比较深圳和其他文化底蕴深的地方,谁的文化产业收入高?大家也都知道是深圳。那些文化底蕴深的地方,他们只习惯搞文化,突然要搞文化产业,接受不了,倒不如守着‘底蕴’过日子。”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