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专家解学术造假"七宗罪" 法律局限放纵学术不端
2009-08-04
从复旦大学“自曝家丑”、清华大学教授“捏造论文”,到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被指控剽窃、上海交通大学一教授造假、中科院一位年轻的院士造假……近日,中国国情研究会调研员董协良调查发现,每年网上揭露的国内学术造假事件大约有100起。 在认真研究对比了这些案例后,董协良分析认为,学术造假包括“七宗罪”:一是申请过程中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科研经费;二是科研产出与获得的经费之间严重失衡;三是不正确的科研业绩观;四是部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五是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六是研究过程中数据造假;七是学术论文一稿多投。 “国内高校的学术造假有愈演愈烈之势。抄袭者不仅有讲师、教授,甚至还有博导。”该如何遏制此种情况?董协良提出,必须追究监管机构失职责任。我国《刑法》第397条规定了“玩忽职守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等各级学术经费管理机构均属国家机关,其工作人员对发放的科研经费都负有监管责任。监管不力,“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应当承担玩忽职守的责任。但目前的学术管理领域,这一责任还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至今没有依照这一刑事法律追究渎职责任的先例。 董协良还认为,目前对学术造假者,除各单位内部处分外,暂无追究法律责任的依据。从行政处罚看,我国根本没有对学术造假进行处理可依据的法规;从刑事处罚看,一般公民骗取国家财产可构成诈骗罪,对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骗取国家财产可构成犯罪的情况,只规定了贪污罪。但上述两罪名都要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学术造假行为中骗取拨款和经费并非用于据为己有,而往往是用于制造虚假的所谓学术成果,骗取个人经济利益、学术地位和职务职称,不符合前述两个罪名的构成要件。因此,依据现行法律无法追究学术造假者骗取科研资金的刑事责任。 “法律的局限放纵了学术不端之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教授认为,当前我国法律对学术不端的惩治力度非常小,而现行法律条款中,如果被抄袭人本人不起诉的话,抄袭人就不用负法律责任。 乔新生教授分析,对于抄袭剽窃类纠纷,目前我国大致有3个受理机构:各高校学术委员会、版权局、法院。此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协还有针对本系统的道德委员会。 但在现实国情下,学术委员会很难做到完全独立自主;同时,遇此类纠纷,版权局只能调解,当事人不接受调解的,需到法院起诉。而法院方面受理这类案件时,通常会委托专家委员会进行鉴定,如果专家意见出现分歧,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便相对较大。 但实际上,从多数国人的行为习惯出发,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在法庭上兵刃相见。同时,缺乏有效的裁判救济机制与惩处机制,也导致受害人纷纷放弃维权之念。于是,出现了学术不端行为在网上曝光热闹,而法院诉讼冷清的奇怪现状。 拥有辖区内全国最大高校群体、219个中央、市属及区属科研单位的北京市海淀法院统计显示,近5年该院受理的学术不端纠纷不到10起。
     相关链接
    ·第二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评选结果揭晓
    ·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正式开始独立护航征
    ·2009世界女排大奖:中国队夺冠
    ·五大连池矿泉水开发陷纷争 10年三大投资者
    ·我国放射事故率高美国20倍 辐照食品安全存
    ·北京白酒价格中秋前后看涨 "舍得酒&qu
    ·"中国旅游日"设立或不了了之 曾
    ·网络旅游成时代新潮 点点鼠标可周游世界(组
    ·"体检取消乙肝检测"引关注 卫生
    ·四川宜宾国税分局长嫖幼案今宣判 自称心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