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泛北”综合保税物流体系正加速成型
2009-08-04
第四届泛北部湾地理合作论坛即将于本月6日在广西南宁举行,保税物流、港口合作成为论坛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各方的努力下,“泛北”保税物流体系建设一直在稳步推进之中,而随着钦州保税港区、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地理南沙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等多个保税区的建立和运行,一个功能齐全、完善的“泛北”综合保税物流体系正在加速成型。以海域为地理中心的泛北部湾地区地处中国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重要接合部,又拥有众多天然良港,拥有发展保税物流的天然优势。近年来,中国东盟经贸往来日益频繁,2008年双边贸易额达2311亿美元,同比增长14%,东盟已成为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明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也将建立。因此,在泛北部湾地区构建一个完善的保税物流体系,既是中国东盟贸易不断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带动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深化中国东盟合作的要求。在第二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泛北”各方明确了实施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措施,其中就包括保税物流体系的建设。各方商定,在广西北部湾沿海和海南洋浦规划建设保税港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我国北部湾区域口岸推行属地报关的通关模式,实行提前申报、货到验放、担保验放等边境通关措施,发挥政策优势、通关优势和地理优势,承接国际产业新分工和国际服务业的转移,为泛北部湾贸易投资合作提供平台。2007年9月设立的洋浦保税港区填补了这一地区保税港区的空白,为“泛北”综合保税物流体系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凭借其优惠政策和港口的重要地位,洋浦保税港区自封关运行以来成效显著,航运企业纷纷进驻,吞吐量不断上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这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则为“泛北”综合保税物流体系的成型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位于“泛北”核心区域、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定位于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努力建成一个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从某种意义上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泛北”保税物流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经国务院批准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国家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在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自从去年5月到今年2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国务院就先后批准设立了钦州保税港区、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和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也获准拓展保税物流功能,目前均在加速推进之中。而在广东,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地理南沙保税港区等保税区的设立也使得“泛北”综合保税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这两个均已正式启动的保税港区不仅将推进珠三角一体化进程,还将成为辐射大西南,并与国际物流网络无缝衔接的保税物流基地,与港澳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亚太区国际航运中心。在上述建设的基础上,当前,一个立足北部湾、辐射珠三角和大西南、沟通中国东盟的“泛北”综合保税物流体系正在加速成型。有专家表示,这一物流体系具备码头作业、保税物流、出口加工和管理服务等目前对外开放区域中的所有功能,将形成企业国际业务、系列优惠政策、生产要素等多方面的“集聚效应”,伴随着区域内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建设的日趋完善,将显现出在整个区域发展及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方面的强大推动效应。
     相关链接
    ·第二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评选结果揭晓
    ·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正式开始独立护航征
    ·2009世界女排大奖:中国队夺冠
    ·五大连池矿泉水开发陷纷争 10年三大投资者
    ·我国放射事故率高美国20倍 辐照食品安全存
    ·北京白酒价格中秋前后看涨 "舍得酒&qu
    ·"中国旅游日"设立或不了了之 曾
    ·网络旅游成时代新潮 点点鼠标可周游世界(组
    ·"体检取消乙肝检测"引关注 卫生
    ·四川宜宾国税分局长嫖幼案今宣判 自称心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