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高温下的劳动者。
  张国防 张燕军摄(人民图片)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核心阅读】

  “入伏”已半月。今年闰五月,“三伏”多10天。不少地方拉起高温警报,“高温立法”引起关注。据悉,现有的有关高温劳动保护的唯一全国性法规,是1960年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距今近半世纪。规定和劳动现状相适应吗?全国性立法有无必要?先行一步的地方实践效果怎样?炎炎烈日下的劳动者,能否依法求取一片阴凉?

  8月2日,来自重庆市气象局气候中心的数据显示:自2007年至今,重庆市每年的一般高温天气和中度高温天气逐年增多,刚刚过去的今年7月份,更是出现了超过40℃的强度高温天气。

  2007年6月1日,《重庆市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正式施行。《办法》规定,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工作,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发放高温补贴,其中中度高温天气下按每人每天5元至10元标准发放,强度高温天气下按每人每天10元至20元标准发放。

  已经施行整整两年的《办法》效果如何?高温补贴能否为劳动者“降温”?

  国企执行较好

  小企业监管困难


  7月上旬,重庆城建一公司路面处农工班班长康厚明从单位领到了6月份的高温补贴,“我们这里的工人一天的工资平时在50到80元之间,高温补贴虽然每天只有5元,但是大家都觉得不错,7、8、9月本来是农忙季节,增加了些补助,回家的农民工也少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2007年6月1日起,像康厚明这样在重庆市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按照规定,在高温天气期间可领到5元至20元不等的高温补助。

  “《办法》规定得很细。”重庆市安监局综合协调处处长何建平说,“对于高温天气的定义、高温分段、补贴标准都规定得很明确。”

  根据该《办法》,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不含37℃)为一般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不含40℃)为中度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则为强度高温天气。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除按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外,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补贴,其中中度高温天气下按每人每天5元至10元标准发放,强度高温天气下按每人每天10元至20元标准发放。

  “发放高温补贴的气温依据,是以市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发布的实测气温为准,不是电视台播的天气预报。”何建平说。

  “《办法》出台以后,总的来看效果不错。”据重庆市总工会劳动保护部部长黄战风介绍,“据我们了解,国有企业和规模以上私营企业执行得较好,一些小企业在高温补贴发放时还比较被动,有少发放或不发放的情况。”但小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加之大多没有工会组织,对其监管比较困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与2008年相比,今年的情况相对好转。”何建平介绍,《办法》施行后,重庆市安监局即公布了举报投诉电话,“2008年大概接到咨询、投诉电话2000多人次,今年到目前来看数量明显下降。”

  在何建平看来,《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对违反单位的处罚措施,对于《办法》施行有所帮助,“用人单位未向劳动者发放或未按本办法规定标准向劳动者发放高温补贴,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1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我们就曾经开过3万元的罚单。”何建平说。

  公务员能否获补贴争议大

  适用对象仍需细化


  《重庆市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实施两年多以来,虽然总体效果不错,但在何建平看来,《办法》仍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

  《办法》正式实施之前,就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否成为高温补贴发放对象,一度曾有很大的讨论之声,反对者认为这两类人群由于工作环境大部分在室内,因此不应被列入接受高温补贴对象范围。最终公布的《办法》第三条规定: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工作适用本办法。

  “公务员虽然被排除在高温补贴范围以外,但现在公布的这个补贴范围仍稍显笼统。”何建平举例说,“我们曾经接到重百公司和新世纪公司的疑问,这两个公司主营百货商场和超市,他们说公司本身已经花费很多钱给卖场装了空调,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为什么还要提供高温补助?”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尽量跟企业沟通。”何建平说,“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同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的员工,工作环境相差悬殊,但是根据现行《办法》,露天工作者和室内工作者在高温补贴的金额上,并没有什么差别。”

  “从事冶金、建筑高空、高湿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其适用的高温补贴标准应与普通劳动者有所区别。”黄战风也认为,《办法》应对适用对象进行细化,同时需要区别的,是从事不同工作的劳动者所享受的高温补贴标准。

  何建平称,重庆市安监局曾就此问题专门致函重庆市法制办,但“并未收到明确答复”。
关注高温立法:高温补贴如何补得妥帖?
2009-08-04
     相关链接
    ·第二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评选结果揭晓
    ·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正式开始独立护航征
    ·2009世界女排大奖:中国队夺冠
    ·五大连池矿泉水开发陷纷争 10年三大投资者
    ·我国放射事故率高美国20倍 辐照食品安全存
    ·北京白酒价格中秋前后看涨 "舍得酒&qu
    ·"中国旅游日"设立或不了了之 曾
    ·网络旅游成时代新潮 点点鼠标可周游世界(组
    ·"体检取消乙肝检测"引关注 卫生
    ·四川宜宾国税分局长嫖幼案今宣判 自称心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