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向好关键时期

浏阳镉污染事件:环保局长 副局长停职

tujian.org

青海省海南州肺鼠疫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北京:劳动争议案增周末法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深圳政府机构改革启动 减少机构15个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成都公交车燃烧事故等一系列城市公共交通安全事件,逼迫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些或许很无奈的选择,在法与理的充分碰撞之后,出于公共安全的需要,公民个体将让渡一些权益来实现尽可能安全的公共利益———这或许是我们有可能进入“监控时代”最为充分的理由。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但是,在“监控时代”公共安全的诉求之下,注定还要有公民的个人自由诉求,甚至较之以往这种诉求会变得更为严谨,为升级后的公共监控提出了更审慎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与公共交通安全防范能力一并需要提高的,是个人信息安全的防范能力。那么,地铁设置视频和音频监控,几乎将公民个体在公共交通环境中的所有行为,甚至包括私密的手机通话以及谈天论政的内容,都收入到公共部门的掌控之中。在网络资讯传递异常发达的今天,如此情势难免对公民个体自由形成一种潜在的威慑,甚至成为网络信息源而被无限放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另一方面,去年爆出的深圳罗湖雅园立交桥旁一个路面摄像头,白天监控路面交通、晚上拍摄周围居民卧室或浴室脱衣洗澡隐私的事件,让人们对公共场所的视频监控心生畏惧,同时也暴露出对公共场所摄像头监管的诸多漏洞。随着地铁监控范围的扩大和监控内容的延伸,那么监控管理的漏洞原则上就要增多,为以公共安全的名义侵犯公民隐私埋下了隐患。

地铁也要“监控”监控者
2009-08-04
北京市首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技术要求》强制性地方标准日前正式实施,按照标准要求,地铁除要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外,还须在列车车厢等处进行音频监听,对现场声音进行收录。这样,一旦遇到突发事件,警方调取资料后可边看边听,还原现场“原音”。(8月2日《京华时报》)

     相关链接
    ·第二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评选结果揭晓
    ·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正式开始独立护航征
    ·2009世界女排大奖:中国队夺冠
    ·五大连池矿泉水开发陷纷争 10年三大投资者
    ·我国放射事故率高美国20倍 辐照食品安全存
    ·北京白酒价格中秋前后看涨 "舍得酒&qu
    ·"中国旅游日"设立或不了了之 曾
    ·网络旅游成时代新潮 点点鼠标可周游世界(组
    ·"体检取消乙肝检测"引关注 卫生
    ·四川宜宾国税分局长嫖幼案今宣判 自称心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