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地港商冀借内销市场拓展新出路 |
2009-08-05 |
|
去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出口订单萎缩使一些内地港商陷入经营困境。与此同时,内地内需市场显现巨大潜力,内地港资企业希望搭上“内需快车”,在拓展内销市场中摆脱危机,并进一步发展壮大。
港资企业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进入内地的外资企业,目前仅在珠三角地区,就有逾7万家港资企业。走过开拓期和发展期之后,近年来港商进入转型期。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欧美等发达地区需求减弱,以出口为主的港商经营感到“雪上加霜”,有些企业被迫裁员甚至倒闭。
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孙启烈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以往欧美市场订单容易赚钱,部分港商不愿意费力开拓内地和新兴市场。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香港商品整体出口货值同比下跌17.2%。
孙启烈说:“香港厂商必须寻找新的出路才能化危为机,转型升级和扩大内销是香港厂商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内地人均收入迅速提升,已发展成潜力巨大的市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政府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措施,进一步释放内需市场蕴藏的能量。香港贸易发展局总裁林天福表示,内地内销市场为港商带来发展机遇,目前港商感觉最有希望的就是内销市场。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内地市场对港商的重要性正持续而稳步地上升。厂商会副会长李秀恒表示,在受访企业的产品销售巿场中,欧美市场仍占半壁江山,但香港市场和内地市场分别占20%和15%。他说,将近一半的企业表示内销业务表现将得以维持甚至有所增长,出口与内销巿场呈现出“外冷内暖”的现象。
由于在内地经营多年,港商在拓展内销市场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孙启烈表示,一方面,内地港商多以出口为导向、重视控制产品质量,产品对内地消费者有一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相对于欧美企业,港商更了解内地消费者的需求特点,能够较快转型生产适合内地需要的产品。
林天福认为,港商已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现在更要抓住机遇,利用内销市场培育知名品牌。他表示,香港特有的优势就是背靠内地,作为中国的国际城市,应该好好结合海外优势和内地市场的优势。
为帮助港商拓展内销市场,香港贸发局已在杭州、广州、武汉等城市举办了大型展销活动。林天福表示,通过展销活动,港资企业一方面可直接向当地消费者推广品牌和产品,了解当地的需求、购买力和市场情况;另一方面可吸引当地零售商、批发商和经销商与他们洽谈未来合作销售的商机。
当然,对于习惯外销的港商而言,做到一夕之间转型并非易事。孙启烈表示,在内地发展销售业务和建立品牌并不容易,港商不仅要调整心态,接受由整批卖货到逐件销售的转变,同时要学习处理租务、货存、税务等现实问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