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事故后解决路径基本相同:零事故真的成了绝唱?
2009-08-05
在建的西安地铁一号线近期被媒体频频关注。8月2日,西安地铁一号线洒金桥站施工现场发生坍塌事故,两名正在作业的工人被埋身亡。西安地铁开工以来的7个月内,已是第四次发生事故了。 针对这次坍塌,西安市安监局等相关部门已成立专门调查组。从2008年12月30日第一起事故发生起,西安市市长公开向市民道歉、一系列安全检查、严惩事故责任单位责令其退出西安建筑市场并处罚金、设“百万巨奖”保证施工安全、签订安全生产“军令状”等措施多管齐下,但并没有杜绝事故的再次发生。7个月内发生4次事故,这在中国地铁施工史上写下了伤心的一笔。 中国当下的地铁建设正处于热潮中,地铁塌陷事故时有发生:2008年11月15日,杭州地铁萧山湘湖站施工现场突然发生路面大面积塌陷,21个鲜活生命陨落;2008年4月1日,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地铁3号线荷坳段工地进行桥墩浇筑混凝土施工时,模板突然坍塌,3死2伤。 在这些地铁施工事故发生后,就有专家指出,各地城市决策者还存在一定程度上不够清醒的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轨道交通建设应“超前规划、适时建设”。目前很多城市已做到超前规划,但何时建才“适时”却值得商榷。同时,城市决策者对一个城市地铁路网的层次和分工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考量;有些线路设计的前期论证做得还不够扎实,给后期工作带来很多隐患。此外,技术力量不足和违规建设也是地铁事故频发的深层原因。而西安地铁事故频发的深层原因,专家和舆论概括了三点:一是技术准备不足,二是“超速”建设,三是建设者安全意识“坍塌”。 每一起地铁施工事故发生后,我们的解决路径基本相同:分析原因、查找隐患、制定安全措施、下发紧急通知等等。但每一起事故的原因也基本相同,总是被同一块石头绊倒,零事故安全施工难道真成了绝唱? 暂且提取专家和舆论概括的西安地铁施工事故原因,以观照目前中国的安全生产现状:“技术准备不足”也许是“普遍性问题”;“超速建设”算是一项“中国特色”,行政工程和献礼工程比比皆是。这些或可靠“铁腕”手段拯救,而最重要的建设者安全意识“坍塌”的问题,又该如何弥补呢? 在此,不得不提一下日本的“零事故战役”。上世纪60年代,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工作现场的死亡人数也曾逐年增加。1961年最高峰,工作现场死亡人数达6700多人。为有效遏制这种局面,日本自1973年起开始推行“零事故战役”——它由3个基本单元构成:一是哲学观即理论基础,简而言之就是“尊重人的生命”,每个个体的生命都不应在工作中受到伤害。二是“零事故战役”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KYT(危害辨识、预防和培训)及Pointing and Calling(简称P&C,即手指口述法,是一种手指目标物并出声确认的方法),参加人员包括企业工人、管理人员和雇主等。通过对工作场所风险的预先识别和确定控制措施,达到健康和安全的预期。三为执行环节,通过会员参与,建立积极、主动、和谐的工作环境;通过KYT等方法的日常应用,使安全预防意识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最终使企业达到安全、质量和产量完美而和谐的统一。此后,日本企业工作场所1973年死亡为5269人,1993年下降为2245人, 2003年更减至1628人。 邻国经验我们不能简单搬照,但中国目前频发的安全生产事故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国人神经,从最初的揪心到现在的看似麻木,国人已付出太多代价。安全生产、安全施工,必须突破常规地寻求有效的治理之道。那些频发事故其实并非如斯芬克斯之谜一样难以破解,零事故施工不该成为绝唱。
     相关链接
    ·男子北京公交车上欲纵火被制服 无人员伤亡(
    ·巩固稳控成果确保经济社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我们也想过安稳的日子”
    ·公安部督察专员首次公开选拔
    ·水电油价格改革有序推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
    ·“我们非常愤怒,也感到惭愧”
    ·卢德铭(人民英模)
    ·应对危机不能“赶数据”(声音)
    ·在新疆破获5起暴力恐怖团伙案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万余名公安民警牺牲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