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国资委主任称央企为共和国长子 将减少国企数量
2009-08-05
昨天(4日)上午,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广州作了一场题为《遵循企业发展规律推动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专题报告会,纵论国企改革发展。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小丹,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宁,市政协主席朱振中,铁道部原副部长王兆成,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乐江,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纪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谭作钧,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斯泽夫,南方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司献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曾玉康,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吴振芳,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唐克林,中国瑞宝国际合作有限公司董事长索春生,广州市领导苏志佳、方旋、凌伟宪、邬毅敏、李荣灿、李力、陶子基、杨武、徐志彪、陈明德、甘新、陈国、曹鉴燎、平欣光、孙峰、潘胜燊、刘平,广州市各区(县级市)、各部门及市属企业负责人等参加了报告会。关于国资委成立6年来成果:我可以欣慰地说,事实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是可以搞好的。今后国企的数量还要减少,但质量要不断提高。李荣融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国企改革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到十四届三中全会是“热身阶段”,通过扩权让利、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措施,把国有企业引入市场;十四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大致用了10年时间,这是“预赛阶段”,着力解决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后暴露出来的社会负担重、历史包袱多、企业冗员严重等问题;十六大以来进入“正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激发了企业活力。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1998年朱镕基总理提出三年国企脱困时,全国所有国企一年的总利润只有213亿元,时至今日,央企月利润即可实现近千亿元。”改革当然有阵痛,不过,好的决策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是可以搞好的”。李荣融说,国资委成立6年来,“我敢说这句话,国有企业是可以搞好的。当初提出的国企扭亏目标,三年脱困基本实现了。2001年提出的要建设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现在我们内地有34个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其中国资委领导下的有24个,也可以说基本实现了目标。”李荣融介绍,从2002年到2008年,全国国企数量一直在减少,平均每年减少7500家左右,但同时,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8%,国企利润年均增长23%。他表示,今后国企的数量还要减少,但质量要不断提高。关于政企不分:当时有句话,没有三双鞋,一个项目跑不下来。所以我说,国企没搞好,责任不在企业在政府。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原则,一是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离;二是坚持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得到落实;三是坚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经营自主权和法人财产权得到维护;四是在国家所有的前提下,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李荣融指出,国企搞不好,“最致命的原因就是不该管的管得太多,该管的又没管住。”国家成立国资委,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以亲身经历批评政企不分的弊端:他在企业工作时跑过两个项目,都是跑了8年。“当时有句话,没有三双鞋,一个项目跑不下来。所以我说,国企没搞好,责任不在企业在政府。管理是为了少管、不管,如果要审批的事情越来越多,说明我们管出毛病来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导致的弊端之一就是责权利不分。
     相关链接
    ·男子北京公交车上欲纵火被制服 无人员伤亡(
    ·巩固稳控成果确保经济社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我们也想过安稳的日子”
    ·公安部督察专员首次公开选拔
    ·水电油价格改革有序推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
    ·“我们非常愤怒,也感到惭愧”
    ·卢德铭(人民英模)
    ·应对危机不能“赶数据”(声音)
    ·在新疆破获5起暴力恐怖团伙案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万余名公安民警牺牲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