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杀害杨虎城和小萝卜头的人 |
2009-08-05 |
|
《最后的故事》一书作者历经十年,对富有传奇经历的几十位老人做了抢救性的采访。这些老人中,既有清末最后的国舅、驸马,也有蒋介石的警卫,既有抗战期间地雷战、雁翎队的英雄,也有伪满洲国的警察与日本特务,既有抗击过日本侵略者的“义匪”及“坐山雕”的把兄弟,也有亲历过广岛原子弹爆炸的中国留学生和命运悲惨的中国劳工及慰安妇,他们的历史,就是百年间苦难中国的历史折射,令人读后,不胜感叹。
|
汪洋批"赶数据":把桥拆了重建搞GDP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反恐部门在疆破获5起暴力恐怖团伙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发改委要求提高水价上涨透明度
tujian.org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两部委:门诊小病应逐步纳入医保报销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参与杀害杨虎城和小萝卜头的人
2002年“十·一”期间,在河南省郾城县某乡某村的玉米地里,一位头发胡子全白的老人,在看我递给他的一本书,其中有关于重庆白公馆看守杨钦典参与杀害杨虎城和小萝卜头的章节。老人的嘴唇和双手,都在急剧地颤抖。
这位老人,就是杨钦典。
杨钦典,1919年出生于河南省郾城县的一个世代为农的贫苦家庭。1942年,他参加了国民党军队胡宗南部。“当兵扛枪,肚里不慌”,他说参军只为一天三顿饭可以管饱吃。受训3个月后,他被蒋介石挑选为警卫团警卫,当时蒋介石专选河南人。后来,他升任交警总队特务队班长。
1945年,他被派到歌乐山集中营内的白公馆任看守班班长。他接触到了被关押的宋绮云、许晓轩、黄显声等“政治犯”。宋绮云、许晓轩等都是做策反的高手。他们发现杨钦典本性不错,有药可救,就找机会“感化”他。他们讲形势,讲政策,鼓励杨钦典立功赎罪,弃暗投明。陈然、王朴、罗广斌、周从化等30名共产党员和“民革”干部寄押到白公馆后,他们也全力教化杨钦典。杨钦典转化的速度加快了,他尽力为革命者通风报信、传送书报,还延长放风时间。
[1] [2] [3] [4] [5] [6] [7]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