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找市场,不要找市长 部分家长就业观念还没变 |
2009-08-08 |
|
在工作难找的大背景下,不要指望政府大包大揽——
|
李长春考察长城修复:充分利用历史资源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统计局详解"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跑赢GDP"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广东设立政府网络发言人回应网民质疑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工程院:行为不端者撤销院士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体罚人犯是为了搞好管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封市民来信最近转到市人大代表汪美萍手中,写信者说他的孩子大学毕业了,没有找到工作。一家人辛辛苦苦培养大学生,希望政府能帮孩子找到工作,要求是
“事业编制,工作稳定,月薪2000元”。身为虹口区就业促进中心职业介绍中心副主任的汪美萍昨天和记者谈起此事,不禁感慨,市场大学这么些年了,为什么就业观念还没转变,就业还是想着找市长,没想到找市场呢?
汪美萍说,为什么要就业,先为生存,再求发展,更高层次是兴趣。大家心中都有目标,但现在得不到这样的岗位,怎么办,是无尽地等待,还是调整心态,先找份工作养活自己?汪美萍认为应该选择后者。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学会适应社会。但现在偏偏许多人选择等待,等待心仪的岗位降临,等待政府出台更多、更好的政策。
一方面是求职者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有些工作招不到人。在招聘会上,技师和高级技工的招聘岗位数有时是应聘人数的10倍甚至20倍。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曹新生曾告诉记者,工厂经理,这种类似于过去车间主任的人才很缺,既懂生产又懂管理的人抢都抢不到。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些年轻人求职时,一味求稳,要求活儿轻松。静安区就业促进中心职业指导师陈波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有的大学生毕业后工作没多久,碰到一点小挫折,就辞职不干了。他们的父母还给他们“撑腰”:算了,算了,不做了,我们养你一辈子没问题!问题是父母现在养他没有问题,一旦将来养不起了,到了四五十岁不得不出来找工作,到那时还能找到工作吗?
在市场经济大学下,求职者应该调整好心态,向市场要岗位。不要指望政府大包大揽。即使政府下硬指标,要求企业招聘人,半年一年之后,企业也会把它不需要的人辞退的。(记者:鲁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