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桂林8月7日电 保护好桂林山水这张“中国名片” 桂林破解漓江保护与发展难题
新华社记者蒋桂斌、陈瑞华
广西桂林市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自身实际,着力破解世界著名旅游观光“黄金水道”漓江的保护与发展的突出难题,凝聚共识,理清思路,走出了一条“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独具桂林特色的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之路。
漓江“保护观”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得到升华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代诗人韩愈笔下的百里漓江飘逸地穿过桂林城,沿岸奇峰叠翠、鸥鹭嬉戏,江面清澈如玉、舟楫往来,犹如一幅中国山水写意水墨长卷。
桂林漓江全长214公里,流域面积达60.38万公顷,自古就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而闻名于世,是桂林山水的精华。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桂林市委、市政府就如何保护好漓江逐步形成了有别于传统保护的,开放式、发展式、立体式的“保护观”。
通过学习讨论,全市上下达成共识:漓江是大自然和老祖宗留给桂林的宝贵财富,保护漓江就是保护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桂林山水是“中国名片”,漓江是桂林山水之魂,保护漓江就是保护“中国名片”;科学地保护漓江是桂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是解决桂林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在保护的前提下谋求发展。
桂林市委书记刘君说,桂林要加快发展,但不能吃子孙饭,更不能造子孙孽。当代桂林人既有开发和利用漓江的权利,更有保护和建设漓江的历史责任。漓江是桂林人民的“聚宝盆”,也是桂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核心依托,只有有效地加强漓江的生态环境建设,使之进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才能充分发挥漓江独特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环保价值和无形价值,进而推动桂林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1] [2] [3] [4]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