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第二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达成多项共识
2009-08-08

新华网贵阳8月7日电(记者李惊亚、欧东衢)7日在贵阳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校长论坛上,与会代表就加强双方教育合作与交流等达成多项共识。

与会代表认为,中国和东盟各国都有优秀的教育传统和教育资源,在教育体制、培养模式和优势学科方面各有特色,应该扩大双边和多边合作,增进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大学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利用“交流周”这个平台,在平等、互利、双赢的基础上,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扩大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学生流动,加快学历、学位互认的进程,互相间开设语言、文化、历史课程,以增进本地区青少年对各国情况的了解。

论坛提出,要以中国-东盟教育信息网为平台,为扩大相互间的教育、科研、人员的交流,特别是为中国和东盟寻找学习机会的学生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深化大学之间和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合作,开展在本地区最为急需领域的科研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硕士,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以提高本地区大学的学术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

来自东盟秘书处、东盟大学网络、东盟十国27所高校和中国43所高校的代表及教育行政官员等近300名代表,对中国与东盟下一步的教育合作提出了“五点倡议”。

包括进一步拓展“交流周”合作平台,完善交流与合作机制;建议在第三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期间举办“中国-东盟教育部部长圆桌会议”,共同研究和推动中国与东盟教育的战略性合作。

积极推进校际的学分互认,不断扩大学生流动的规模。与会学校鼓励教师到对方国家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和培训,同时,吸纳更多学历背景高、专业修养好的高校教师相互讲学。

增加奖学金项目和数量,开展区域性的学生体育交流。通过共同努力,争取实现“2020年双10万学生流动计划”,即在2020年实现东盟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到东盟的留学生都达到10万人左右;在中国-东盟青少年交流的框架内,积极开展区域性的学生体育交流。

中国与东盟国家部分高校在“交流周”上签署了一系列大学校际合作协议,为中国和东盟的大学间合作规划了未来发展方向。

主持本次合作协议签署仪式的贵州大学校长陈叔平介绍,此次有15所东盟大学和26所中国大学签署了80份合作协议。

在校长论坛上,云南财经大学校长还建议组建中国-东盟10 1高等教育合作组织,共同应对中国和东盟地区教育面临的多元化竞争挑战。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一篇:江苏邳州遭受砷污染何时能解决?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八女投江(人民英模)
    ·走访慰问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
    ·戴秉国会见索尼娅·甘地
    ·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7·5事件后新疆首个出疆务工团抵浙
    ·培训费不从职工工资里扣
    ·第一时间真干事实跑过传言
    ·各地各高校积极引导新疆返乡学生参与7·5事
    ·卫生部:未通过复审的医疗机构不得继续开展
    ·中方希望欧盟慎重发起对中国铝合金轮毂的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