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三代人的穿衣变迁
2009-08-17

新华网郑州8月15日电(记者李亚楠)历史是宏大的,又是细微的。它是普通人生活中流淌的点点滴滴,而这点点滴滴折射的正是新中国60年波澜壮阔的画卷,吃喝如是,住房如是,出行如是,穿衣亦如是。

对76岁的河南人任荣先来说,衣橱已经不再新鲜,而50年前,却并非如此。“过去衣服少,家里就只有一个木箱,有些人家连箱子都没有,衣服就直接放在床头,根本没用过衣橱。”

任荣先说,她年轻时,衣服、鞋、袜都是自己一针一线缝出来的,不仅如此,连做衣服用的布,都得自己织。“从棉花到布,要很多道工序才成布片。有了布片,才能自己缝衣服穿。”

相比衣服式样,任荣先对年轻时的顺口溜记忆犹新:桑木弓,驴皮弦,栆木吊弓胳弯弯;关着门,闭着风,俺去弹花你来听,这讲的是弹花;乌木腚,蜡打弦,纺花车,八角匀,这讲的是纺线。

步入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20岁出头的李西安对衣橱已经不再陌生。“家里有衣橱,就是那种大立柜和高低柜,都是找木匠自己做的,没有现在的好看,但是结实耐用。”

衣橱虽已非稀罕物,衣服却仍然单调。“平常都穿粗布衣服,好点的穿中山装、的确良衬衣和涤卡裤。”如今,中山装已经退出了李西安的生活,的确良衬衣和涤卡裤也早就不是什么稀罕物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浙江浦江县建违德数据库
    ·昆明立法保障舆论监督:阻碍新闻监督追究法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点火起跑仪
    ·“这两天我失眠了”
    ·石家庄回应“改名”:不宜更改也无规划
    ·打造“航母”淘汰“小舢板”(声音)
    ·庆幸赶上了好时代
    ·正确认识新中国的两个三十年(“六个为什么
    ·张思德(人民英模)
    ·什么是高清电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