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做法被肯定 慈善事业陷迷失 |
2009-08-17 |
|
荥阳红头文件打造慈善城市“强制爱心”引发争议,河南省慈善总会对荥阳全民慈善行动给予了肯定。省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杨德恭说,荥阳召开全民慈善动员会体现了荥阳的重视,是在强化慈善事业意识。“我们会全力支持荥阳的做法,其做法和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据2009年8月13日《郑州晚报》)
|
温家宝对广大公务员提出三点希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开胸验肺"遭批医院获职业病诊断资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溆浦县书记:环保局超编6人不是特别多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凤翔血铅涉嫌企业曾让当地"引以为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石家庄市政府回应"改名":从无改名动议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看来,在河南省慈善总会那里,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公权力与社会自治权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还是比较模糊的。顺而推之,他们对慈善组织自身的角色定位、慈善组织如何发展壮大、慈善事业将走向何处等基本问题的把握与定位,恐怕也清楚不到哪里去。这说明,中国慈善事业迷失本性,关键还在于慈善组织自身的迷糊上。
毫无疑义,慈善是一种社会“润滑剂”,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进一步发展中国慈善事业,需要各方面的热心支持和鼎力相助,尤其需要当地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倡导文明新风,高度重视慈善事业,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么说,将荥阳打造成“慈善城市”的动机和出发点无疑是好的。
但是,慈善不是别的,就是人们的良知良能的自我发动。而国外的模式也昭示人们,在远离权力之手的地方,恰恰是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地方。毕竟,慈善只是一种道德义务,只能舆论倡导,不可权力强制,也不允许政府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强制市民或企业募捐。发展壮大社会慈善事业,需要政府做推手,更需要政府放手,以便让民间慈善组织放开手脚在适应市场经济规律中谋求发展。政府在社会慈善事业中应该做的,是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是培育健康的文化氛围,是规范健全的制度机制。如果企求政府通过红头文件刻意打造“慈善城市”,无疑就是变相摊派,违背了政府善意的初衷,破坏了慈善的根基,更无法培育公众的慈善之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