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安8月16日电(记者张军)是什么力量,让延安荒凉的山坳如同磁铁,吸引着无数进步青年:他们冲破道道关卡,汇成抗战的洪流、解放的铁军,引领着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胜利。
是什么力量,把延安贫瘠的热土变成摇篮,哺育出无数民族英才:他们克服重重险阻,绘就开国的伟业、建设的宏图,激励着炎黄子孙由辉煌再创辉煌。
这力量,来自枣园窑洞里不熄的灯火,来自杨家岭上飘扬的红旗,来自南泥湾囤田垦荒的老镢头,来自大生产运动中嗡嗡作响的小纺车……从1935年10月结束长征到达陕北,到1948年3月东渡黄河前往华北,中共中央带领无数共产党人在延安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
一切依靠人民,历史铸就延安精神
8月的延安一片葱茏。延河水静静流淌,两岸柳姿婆娑;宝塔山巍然矗立,山下高楼成群。从南泥湾到杨家岭,从凤凰山到清凉山,车辆如流,游人如织。每一处红色胜迹,都让人驻足沉思;每一段革命故事,都让人凝神倾听。
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延安成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总后方。在这13年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了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领导指挥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这13年里,延安经历了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一系列策略原则。在这13年里,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局部执政实践,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诸多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2] [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