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4日专电 从欧洲到北美,从亚太到非洲,酒后驾车,在世界各国都是车毁人亡惨剧的“导演”之一,酒驾者固然悔恨终生,受害者生命已无可挽回。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对打击酒后驾驶,各国可谓不遗余力,招数多多,重点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普及对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交通安全教育;通过严刑峻法,以“零容忍”的态度打击酒驾行为;选择酒驾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进行严打;利用高科技手段强制性地约束司机;提倡新社交派对方式防止酒后驾车。
教育:模拟酒驾 体验“车祸”
在德国,各地中小学校都会举办“交通安全日”活动,以培养年轻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德国民间道路安全组织还特地安排学生亲身体验酒后驾车的感觉,根据醉酒程度设定一种模拟驾驶装置,醉酒程度越严重,刹车和控制装置反应就越迟滞。绝大多数学生的体验之旅都以“车祸”告终。
德北部城市不来梅目前还别出心裁地开展了一项名为“守护天使”的活动,让女孩督促男朋友安全驾驶,并在其酒后驾车时拒绝上车。据统计,约一万名年轻女性参与了这项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当地年轻人的车祸发生率下降低约6个百分点。
在新加坡,自1989年起,每到圣诞节等公共假日前夕,警方会集中开展“酒后别驾车”宣传活动。去年的活动还运用了人们熟知的酒名制成新颖的反酒驾宣传短片,如用“血腥玛丽”暗示酒驾可能带来血光之灾;用“冰岩威士忌”警告司机酒驾可能使事业“触礁”,并危及生命。 [1] [2] [3] [4] [5]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