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8月24日电(记者吴宇)中国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1960年掀起大庆“石油会战”。仿佛是一个巧合,50年后的今天,以大庆油田为牵头方的一批石油人正在黄浦江畔建设一座“油立方”,这就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简称上海世博会)石油馆。
“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发现了大油田,‘大庆’之名因此而来,世界石油工业的格局以及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由此改变。转眼就是国庆60周年了,大庆、中国石油工业乃至全球化石能源又面临着新的转折,‘油立方’就是一个最佳的展示窗口。” 石油馆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刘俊杰说。
“油立方”占地近4000平方米,展示主题是“石油,延伸城市梦想”,这从一个侧面代表了中国对未来“经济血液”――石油及其产业的积极态度。
之所以称为“油立方”,不仅因为石油馆的外形让人联想起北京奥运会的“水立方”,而且这正是埋藏石油的条块状地层的形象写照,包含着“能量块”的含义。
同样与石油紧密相关的是,“油立方”浅蓝色的建筑外表皮来自石油衍生品――聚碳酸酯,一种可回炉再利用的新型环保建材。这种外表皮与建筑物外墙之间留有空隙,形成了保温隔热的空气夹层,而外表皮又是极佳的遮阳板,如同一件既美观又实用的“外衣”。从建筑寿命看,聚碳酸酯可与建筑本身存在同样长时间。聚碳酸酯的管状图案以及点缀其间的阀门和钻头,犹如一个巨大的梦幻般的能源网络。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