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8月24日电(记者 马扬) “不住不行呀,如果走路上学得两个多小时呢,太远了。”见到13岁的张瑶时,她正在帮妈妈丈量土地,为了增加些收入,家里准备和村上其他人合伙养鹅。
“我从上小学就开始住校了,一直到现在。今年秋天我就上初中了,以后的日子,我还得住。”提起自己的学习生活,张瑶显得有些少年老成。
2003年,家住吉林省通化县大安镇下四平村的张瑶满8岁到了上学的年龄,由于村里原来的学校被撤并,她只能选择到离家几十里外的大安镇中小学上学。
“刚上学的时候我特别小,从没离开过家,可妈妈把我送进宿舍就走了,一个星期都没来看我,那些日子,我天天哭。”张瑶说。
大安镇中小学是一所集小学和初中为一体的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2001年国家实行农村中小学撤并后,大安镇下面所有的6个村小都被取消,全镇900多名学龄儿童都集中到了这所学校上学。
学校撤并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一些学生的上学路程增加。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学校建起了集体宿舍,让那些家远的孩子寄宿学习,张瑶就是其中之一。
“我妈妈跟我说,每天走两个小时上学太远了,太不安全,她不放心,又没时间天天送我,为了让我能多学知识,所以只能住校。”张瑶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