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志愿风采 传青春希望--记大学生 “三下乡”灾后重建服务 |
2009-08-26 |
|
新华网北京8月24日电 题:扬志愿风采 传青春希望――记大学生“三下乡”灾后重建服务
新华社记者贾楠
他们是一群满怀理想与激情的青年学子;他们是一支活跃在四川地震灾区村寨间、板房旁、田野里的志愿者队伍。
他们把知识和智慧奉献给灾区人民,唱响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他们用真挚的情感,再次点燃巴蜀大地上爱与希望的火炬。
|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审计署公布财政支农资金违规问题整改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统计局长:网民说工资"被增长"让我脸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土资源部:下半年将严查囤地未建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原江苏省公安厅长黄明升任公安部副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十次会议24日至27日举行
tujian.org
2009年暑期,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联的组织下,1200支大学生灾后重建服务团的1万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四川地震灾区,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专业知识和青春热情服务灾后重建。
事实上,大学生在地震灾区的志愿服务早在一年前就开始了。2008年7月,来自全国22个省、市168所高校的189支服务队和来自四川高校的350支服务队,成为大学生参与灾后重建工作的先锋力量。随后,各高校在灾区确定了一批 “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通过“一对一”定向帮扶和接力帮扶机制,对灾区开展基地化、长期化服务。
这是一场爱的接力。一年来,各高校与服务点的联系从未中断。志愿者接力、顶岗实习、挂职锻炼……通过多种形式的服务,各高校对服务点的灾后重建工作给予了大量支持。
“哥哥姐姐,我想你们!”灾区孩子甜美的声音总能让千里之外的东北师范大学的志愿者们倍感温暖。2008年8月从四川省绵竹市土门中学服务归来后,志愿者们仍常常通过电话、网络、书信方式等与灾区的孩子联系。2009年寒假,部分志愿者再次回到土门中学,看望这些孩子。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