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被脸红”之后能否脱困 |
2009-08-26 |
|
今年5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出现了经济增速和发电量的不匹配,为此,国家统计局先后6次在官方网站刊发文章,作出回应。事件平息后不久,一份上半年城镇居民的“工资单”,又引来了网络对“工资被增长”的热议。22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表示,网民的“被增长”之说让自己觉得“脸红”。(《扬子晚报》8月24日)
|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温家宝阐述应对危机一揽子计划5点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浙江纪委原书记王华元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 tujian.org
国土部:每年供应的土地开发商都建不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卫生部就医院应公开医疗价格等征求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公布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安排 tujian.org
马建堂局长的“脸红”说,多少让上半年工资收入“被增长”的众多网民获得了一些快感,或者说,讨回些许公道:它至少表明网众较强烈的“被增长”感,不是随意草率的情绪表达,它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否则,堂堂国家统计局长怎会因“被增长”三字而陷入“表情的炼狱”呢?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脸红”至少表明马建堂局长有着强烈的职业自尊心和责任危机意识,这与那些动辄挥舞“你为谁说话”式权力大棒的官员们,显然是有区别的。
统计数字注水,统计结果遭公众质疑,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被脸红”的统计局长与“被增长”的网民之间,貌似互为因果,但在这充满灰色幽默意味的现实背后,却是实实在在、沟壑分明的信任困境与信任危机。
值得一提的是,在马建堂局长办公室里,有两帧国家领导人给统计系统的题词,其一曰“真实可信”,其二是“不出假数”。对于统计工作者而言,与其说它是目标准则,毋宁说这是职业底线,是行业公信力“生死门”,失去了真实性、科学性这一行业价值基石,统计数据也就如烟花脂粉般轻薄无良了。
在今年2月泰国曼谷召开的联合国亚太统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马建堂曾表示,中国的统计体制在亚太地区还是比较先进的:中国的统计系统有10万人,各省区市都有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体系比较完整,使用的统计制度、方法和标准基本与国际接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