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学之大,不仅在于她是一座博大的知识殿堂,更在于她能启迪心智、塑造灵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梦想·机会
【镜头】
1977年恢复高考时,29岁的文魁是北京通县缝纫机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告别课堂10年,他没敢报考。考试结束后,他一看到试题就后悔了,这些考题自己都会做啊……
我出生于1949年,人生的几个关键点,都与共和国的命运紧紧相连。
由于“文革”,我只读完高一就失学了,被分配到北京通县缝纫机厂当工人,一干就是10年。那时上大学只能是一个梦想。
1977年恢复高考,我觉得准备不足,没敢报考。第二年,我不敢再错过机会,如期参加了高考,并如愿考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前身——北京经济学院,学经济学专业。
改革·变化
【镜头】
2003年12月,文魁就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他说,“政府重视、社会关注,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我对学校的未来充满憧憬和信心”……
大学毕业后,我留校任教。那时,中国经济改革风生水起,高等教育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学子的上学梦变成了现实。
1977年报考大学的人约570万,录取约27万人,录取率仅为4.7%;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到今年,1020万人报考大学,计划招生就达629万。变化多大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