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时评)肯定成就更要不忘忧患
新华网北京8月31日电(记者李柯勇)“北京已达到上中等国家富裕水平”,北京市统计局新近公布的这个看似鼓舞人心的消息,不仅没有赢得满堂喝彩,反倒招来了一些质疑之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台办:达赖赴台势必对两岸造成不利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国将逐渐把5级财政层级简化为3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首个反贪局地震式反腐 贪官排队投案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国南方“高烧” 旱情蔓延
tujian.org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专家共论中国崛起:过程还很长问题还很多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被富裕’了!”有市民戏称,“北京已经富到这种地步了吗?我怎么没有感觉到?”北京市统计局提出的关键指标之一是北京市恩格尔系数降到了33%左右。所谓恩格尔系数,是以食品支出在家庭收入中所占比例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比例越低越富有。的确,如今北京市民像所有其他中国人一样,日子越过越好,早已用不着每天为“吃了吗”忧心。可是,住房呢?医药费呢?孩子的教育支出呢?几乎每个普通中国家庭都不得不面对的这些沉重负担,却没有被这个国际权威的衡量标准充分考虑到。
中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简单套用1857年德国学者发明的恩格尔系数来衡量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经不太科学,至少不那么实际。这也许不是专业的学术结论,却是老百姓浸透着每天柴米油盐滋味的生活感受。
北京“已达到上中等国家富裕水平”的另一指标是“人均GDP已达9000美元”。人们对这个数字本身并不怀疑,大家的提问指向更深层面。有人指出,片面强调“人均GDP”的高水平,是否会忽视了收入差距问题?根据北京市统计局抽样数据,2004年,北京城市居民高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扩大为4:1,并呈继续扩大趋势。近年来,尽管市政府为扭转这一局面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但收入差距较大的状况至今不容乐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